“時間真是最不耐用的商品呀。”楊銳看著本傑明律師事務所列給自己的進度表,也是忍不住感慨。
“對你來說,往後的日子,等著數錢就可以了。哎,早知道做科研這麼賺錢,我就不讀法學院了。”香港律師嶽庭漸漸的取代了華銳公司以前沒什麼存在感的小律師,正式成為華銳的公司律師,他也因此知道一些華銳公司和楊銳的關係,此時看著本傑明律師事務所送來的檔案,更是大為感慨。
600美元一個小時的收費固然貴的飛起,但要賺到1000萬美元依舊是遙不可及。
想想楊銳輕鬆拿到人生中的第一個千萬美元,竟然只有20歲出頭,而且還是身處依舊封閉的大陸,嶽庭也是感慨萬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楊銳卻只是笑笑,道:“比起數錢,我更在乎錢到手裡,你要儘快做好與捷利康的合同,先把輔酶q10的催化劑賣掉。”
“好的。”
“去美國的機票定好了嗎?”
“pcr的官司是第一優先,這個也是一定要處理好的。”
“沒問題,本傑明也很重視pcr,這個官司在美國司法界和科研界都很有名了,商界和華爾街也很關心。”
“他們當然關心了,小公司對大財團,要不是我做的準備充分,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楊銳也在隨時關注美國的官司情況,但越是關注,他也越是膽戰心驚。
偌大的杜邦財團,自然不是沒事來找抽的。
他們竟然是真的有贏面,這種事情,楊銳想起來都覺得不可思議,pcr明明是我做出來的,竟然有可能讓杜邦贏過去。
然而,這就是美國的法律。
杜邦用兩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大量的科研證據,硬生生的殺出了一條路,證明自己從70年代開始就有相關的研究。
別說,他們還真的有。
也是楊銳之前發表了文章,做了耐熱聚合酶的前置研究,還有大量的錄影帶,以及同樣邀請了諾貝爾獎獲得者,再加上大型的專利律師事務所的加盟,才讓楊銳穩定了局勢。
儘管如此,雙方的辯論和數次開庭,也是持續了大半年之久,竟而在業內激起了不小的討論。
楊銳因此不得不加錢給本傑明律師事務所,使得官司的預算緩慢的增長到了近400萬美元。
對中國人來說,這確確實實是一個天文數字,楊銳私下裡不止一次的想過,如果不是自己預知pcr的未來,而且積攢了足夠的資金,又做了充足的準備,這個官司真的是沒有打下去的必要了。
400萬美元並不是最終的花銷,勝利也不是必然的結果。想想如果花費更多的錢,最終得到的是敗訴或者和解,又是何等的鬱悶。
這麼多錢,費心思換成人民幣的話,能拿到3000多萬元,用來在北京買房子,能買上百套四合院,30年後輕鬆賣上百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