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18章 舉薦 (2 / 3)

“我最擔心的是,如果我現在說,這篇論文沒有問題,它真的拿到諾獎的,我該怎麼辦。”馬喬利頓了一下,道:“我不是說他一定會以這篇論文獲獎,但是,他真的會獲獎的。”

對於在卡瑟琳醫學院工作的教授們來說,諾獎的頒發簡直熟記於心。

一些諾獎獲得者是因為他們獨特的發現和發明而獲獎的,例如穆里斯當年獲得pcr,或者x光的頒獎等等,都有非常清晰的獲獎理由。

另外一些獲獎者就相對含糊了,譬如6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維格納,“因其對原子核及其基本粒子理論的貢獻,特別是基本對稱性原理的發現和運用”。

簡而言之,這就是終身成就獎了。

馬喬利話裡的意思,就是楊銳即使不因為pcr獲獎,即使不因為g蛋白偶聯受體的研究獲獎,他也有可能獲獎。

這樣的學者,在日益激烈的諾獎爭奪戰中,天生是具有優勢的。

他還很年輕。

年輕更是優勢。

年輕就意味著活的久,等得起。

20多歲的楊銳,不等到年老色衰,就將成為生物學領域的霸主,這個時間通常需要二三十年的發酵,到了那個時候,諾獎更不可能無視楊銳的存在。

從馬喬利的角度來說,只要楊銳有可能獲得諾獎,他就面臨著兩難選擇。

馬喬利定了定神,又開腔道:“我突然有點後悔看這篇論文。”

“我以為你一直在期待這樣一篇論文呢。”蘭瑟洛特知道馬喬利想要什麼,只坐在旁邊開解。

“我也以為是這樣的。”

“所以呢。”

“我曾經很喜歡為論文撰寫者開脫,他們的錯誤也許是無心之失,他們也許只是對問題的看法有不同,後來我不這樣做了。”

“哦?”

“因為我一旦撰寫了論文,為某篇論文背書的話,我就要為它背書一生,或許還不止是論文字身,還得是論文的作者。”馬喬利頓了一下,語速加快道:“蘭瑟洛特,如果我現在點頭的話,我或許就要用一生的時間,來維護楊銳的聲望了。”

這就是研究者與研究者之研究者之間的關係,與明星和狗仔不同的地方了。

學術是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失色的。

它們會掩藏起來,就像歐里幾何那樣,但是,當需求出現的時候,它依舊會跳出來,且是以本來面目出現在世人面前。就像是登月計劃的時候,依舊會用到歐里幾何那樣。

以千年為計,而千年不朽。

普通的學者和它們的研究題材,也許會被掩埋終身,然而,諾獎級的成果不該如此。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