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茶水喝完了,小白牙顛顛的給他滿上,才問:“你圈起來是什麼意思?”
“我準備重dian講這兩dian。”楊銳微微一笑,道:“兩dian的目的都是一致的,也是這次最重要的目標。”
第一dian就是為了確立優先權,而對楊銳來說,他闡述尚未完成的研究工作,也是為了確立優先權。
至於第四dian,對未完成的研究的闡述,楊銳是準備寫成預言。
或者說,叫做科學假說。
科學的預言是推測而來的,某些預言經過現實證明以後,本身就變成了科學,比如摩爾定律。
站在研究領域ding端的科學家,對於本領域的推測自然是相對準確的,反例來,對本領域的準確推測,也能推高科學家的位階。
很多科學家做的都是預言工作,最有名的莫過於理論物理學家。理論物理學家差不多就是依靠預言活著的,其中最高階的應當是師霍金。他的某些理論若是能夠得到證實,而且本人依然健在,那毫無疑問會拿到諾貝爾獎,成就帝冕大預言師的頭銜。
楊銳自然是準備效仿一番。
隨著他的預言被證實,他的位階自然會升高,學者們再提起他來,自然要與此次演講掛鉤。
科學預言並非瞎說,相反,越是預言性質的言論,需要提供的論據就越多。
楊銳準備用三分之一的篇幅來寫這方面的內容。
小白牙聽著楊銳的解釋,卻是似懂非懂,問:“全用英文演講?”
楊銳遲疑了一下dian頭,道:“沒什麼選擇。”
他如果是諾貝爾獎獲得者,自然是想說中文說中文,想說英語說英語,可惜他並不是。在人家的地盤上,還要用中文――指望同聲傳譯是不可能的。
中國學術界對英語的無比重視,也是自外而內傳導來的,但凡是做學術的,不懂外語是做不到高階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中國高等教育是學術導向的,所以高考和大學對英語重視之至也因為如此。
楊銳考驗的時候,就有很多人高喊,我讀中國史的,竟然還要考英文……
然而,即使是學中國史的,如果目標是學術,也避不開英文。研一入學的歷史學生,十有得讀劍橋中國史這樣的基礎讀物,學的深一dian了,總不能還繼續指望著中譯本去寫論文,否則,看到常凱申還以為發現了中國近代史的處女地呢。
除此以外,閱讀中日甲午戰爭的文獻,就不能無視日清戰爭,寫朝鮮戰爭問題,就不能不考慮韓朝美的書籍文獻,做黨史的就不能閱讀前蘇聯檔案,搞當代史的就不能不看美國的當代中國研究聯合委員會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