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銳有些詫異的笑道:“這是領導視察啊……”
說了幾句好聽的話,楊銳終究沒有做出領導視察的舉動來,說到底,他和科工委又沒有什麼隸屬關係。
“梅局長,袁主任就交給您招待了。”楊銳在遺傳工程實驗室裡也沒有許正平這樣的副手,乾脆就將之丟回給了梅局長。
“不用,我就在旁邊看看好了,瞭解一下你們的工作。”袁主任過來就是看楊銳坐實驗的,他找了把椅子坐下來,就觀察了起來。
楊銳略微有些疑惑,但還是照常工作。
他已經做到了給pcr提供引物的部分,這項工作,就不是用肉眼看看就能學了去的。
事實上,大部分的實驗,都不是用眼睛看能學到的,不說那些複雜的化學藥品,讓人分不清種類、含量和比例,引物設計的大部分時間,更是憑運氣的。
所謂引物,就是pcr反應中的藥引子。
要讓pcr發揮作用,先得用引物,把需要的dna片段勾引出來。
因此,引物設計是pcr成功擴增的關鍵一步,好的引物,不僅能避免背景和特異物的產生,而且能識別基因組模板等等。
不過,引物是人工的,就像是藥引子一樣,總是得來不易的。
要是在21世紀,引物設計是相對簡單的工作,不僅有可供借鑑的通用基因,而且有大量的設計模板,甚至有三個巨大的國際核酸資料庫用來查詢相應的資訊資源。
當然,還有相應的引物設計軟體可供使用。
即使如此,絕大多數的學者,也不會去自己設計引物,因為這項工作繁瑣而專業,他們寧願找專業的公司,來外包此項工作。
除非是走在了行業前端,不願意洩露自己所探索的突破點和側重點的時候,才有人去自己設計引物。當然,還有拿不出經費的,和老派的學者也會這樣做。
到了85年,楊銳自然是找不到能用的引物了。
事實上,他幾乎什麼都找不到,別說是引物設計軟體或者相應的核酸資料庫了,就是最簡單的通用模板,他都別想得到一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現在的pcr研究,正在如火如荼的競爭當中——自然不是競爭pcr本身,而是競爭利用pcr的範圍。
這就好像是x光剛開始出現的時候,大量的科學家從自己的研究領域出發,想到了利用它的方法,於是,大家都搶著去做,最起碼,是先搶時間做出簡單的部分。
再沒有比這個更容易的刷臉刷聲望和刷影響因子的方式了。
在這種激烈競爭的狀態下,你不能指望有好心的學者公佈自己辛辛苦苦做出來的引物模板。即使有,通常也是不完全的部分。
好在楊銳自己也是設計過引物的,再加上各種文獻的支援,才有動手的資格。
當然,在設計pcr的那段時間裡,楊銳也少不得要做出一些引物模板來,只是在性別鑑定這個課題上,無法使用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