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而且,銷量越高的媒體,在各自所屬的單位裡,也更顯的重要,不能加薪,總要升職吧,否則人生還有什麼奔頭。
&nb在西瓜和銷量的雙重促進下,各大媒體,在律博定的討論中越走越遠。
&nb民眾的興趣,也不經意的受到了媒體的影響。
&nb媒體本身就具有導向的作用,更何況,此事原本就是挺有關注點的。
&nb80年代的科學故事裡面,最常見的段子,就是某某中國老教授,某某中國工程師,某某中國技工,某某中國農民,用他新奇的智慧和與生俱來的知識,勇敢而巧妙的戰勝了看不起中國人的外國公司、名人、政客、學者、富商、美女……
&nb楊銳的故事稍微有點不夠全面,畢竟,是否戰勝了外國公司還是不能確定的事,但直播……有時候更容易激起大家的興致。
&nb信件,像是彈幕一樣,不斷的湧入各家媒體的收發室。
&nb而件的數量,向來是紙媒評判讀者興趣的重要考量。
&nb《京華早報》編輯室。
&nb自告奮勇去取讀者來信的王博,首先將指明自己收的信件挑了出來,旋即迫不及待的炫耀道:“說律博定的那篇稿子,今天有100多封信。”
&nb對他們這樣一家僅在京城和少部分華北城市發行的小報來說,過百封的讀者來信,是很少見的。
&nb同坐在一間辦公室裡的總編也不由自主的抬起頭來,問道:“都是說那個藥的?說什麼?”
&nb“主要是問怎麼回事啊,還有評論的,也有罵外國人的,也有罵中國專家的,還有罵我的。”王博越說越開心,說到罵自己的時候,都笑出聲了。
&nb總編也笑了,問:“罵你什麼?”
&nb“罵我胡說八道啊,侮辱人啊,胡編亂造啊,還有還有,說我跪舔美國人,這個詞用的真好,總編,這封信我留下了?”王博眯著眼,一副被罵出了高氵朝的模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nb“留下就留下。”總編不在意的道:“接下來準備寫什麼?這個話題還有沒有發掘的地方。”
&nb“有,多著呢。”王博連忙回答。啥話題不能發掘啊,有一百多篇讀者來信的話題,它就是曬硬了,咱也能用唾沫給它潤軟了。
&nb總編其實也就是隨口一問,要是王博回答一個沒有,他立馬就要安排一個有的人去發掘了。
&nb“老吳,給小王留個二版。”總編想了想,給旁邊說了一句。
&nb“四分之一版?”老吳抬頭問了一句,其他編輯也抬頭看了過來。小報就是這樣,所有涉及到文字的人,基本都在一個房間裡待著,反而是行政財務之類的部門,隨便安排在其他地方。
&nb總編剛想答應,轉頭問王博道:“小王,你準備寫多少字?”
&nb王博一個激靈,這是個好機會啊,他連忙道:“我計劃採訪一下楊銳,就是說律博定是毒藥的這個中國的委員,我估計著,寫2000多字的樣子吧。說不定還能弄成連續報道呢。”
&nb小報不分記者編輯的,誰都能搞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