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蛋白偶聯受體這樣的專案,隨便一家實驗室的投入都是幾百上千萬美元。80年代的上千萬美元,那是真正的綠美金硬通貨,放在落後點的地方,都夠發動一場戰爭了。
在論文正式發表以前,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發生的,正常的實驗室,能夠讓你閱讀成品論文就不錯了,拿走根本是不可能的。
就是現在,拿出未發表的論文,也是楊銳看在他們是瑞典科學家的份上。
但是,也就僅此而已了。
“我相信各位,但是,實驗室有實驗室的規章制度,大家應當能夠理解的。”楊銳停頓了一下,道:“今天本來是想請諸位參觀一下我們的實驗室的,沒想到重複實驗正好做出結果,如果再等待一段時間的話,你們應該就能在公開期刊上見到我們的論文了。”
言下之意,能看看,不能看就等公開期刊了。
馬喬利聽懂了,不禁有些不高興。
但是,要說就此離去,馬喬利更不樂意。
時至今日,他的工作就是看論文了。
眼下有一篇高水平的論文擺在眼前,馬喬利無論如何都是不願意放棄的。
若是此論文真的解決了g蛋白偶聯受體的晶體結構問題,那就是妥妥的諾獎級的論文,馬喬利不僅需要第一時間瞭解,還希望第一時間發表評論的論文。
學術界的評論家比文藝界的評論家難混多了,這是難得的機會。
當然,若是此文沒有解決g蛋白偶聯受體的晶體結構問題,更有甚至,還有疏漏的話,那就……更好了。
馬喬利絕對不介意藉此而成名。
馬喬利的表情陰晴不定,過了會兒,問道:“如果楊銳先生堅持的話,我們會在你的實驗室裡閱讀你的論文。”
“感謝。”楊銳點點頭。
馬喬利再道:“既然已經在了實驗室裡了,我們是否能檢視你們一應實驗儀器和材料。”
“那是不可能的,馬喬利博士。”楊銳的表情沒什麼變化。
如果論文已經發表了,檢查儀器材料也是很過分的事,更不用說論文發表以前了。
蘇先凱和範振龍卻是大為緊張。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他們不是不理解楊銳的決定,只是對兩人爭鋒相對的局勢感到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