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紡織廠之類的國企,肉聯廠的待遇雖好,環境卻是怎麼都好不起來的。屠宰車間本身就是汙染源,廠內還圈著上千只的活豬等待宰殺,各種氣味混合,實在讓人提不起停留的心情。
楊銳快步去到廠辦的閱讀室,還是ding著大舅的名頭,好容易才拿到新一期的《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
這是一本不滿200頁的期刊,封面是彩色的,開啟以後,就見幾頁的廣告,也都是彩色的。
和後世的廣告不同,這時候的廣告都很樸實,就是說明自己廠有什麼產品,然後歡迎全國各單位前來購買。
楊銳粗略的掃過,快速向後翻頁。
差不多到了四分之三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重新測定輔酶q10的吸收係數》的標題列入楊銳眼中。
標題下方,是著作者資訊:河東省西堡中學楊銳。
“總算是有資歷了。”楊銳大鬆了一口氣。
這樣子,以後就算向國外期刊投稿,也不至於沒有說話的資格。
拒論文是個很講究內容的東西,可名頭一樣是不能少,尤其是一些比較牛的期刊,其初審編輯往往就具有很大的權力,拒絕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門,譬如“最近的文章太多”都能堂而皇之的列入其中。然而,被初審編輯直接拒絕,連送審機會都不給的,多數是在校學生和普通講師,而在專業領域內有了名氣的專家教授,往往會得到不一樣的待遇。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事實上,到了大牛的程度,往往用幾個小時寫一片文獻綜述,都可以很容易的發表出來。
一些學生寫的論文不能發表,而掛導師的名字就能發表,其道理也在於此。
既然來了,楊銳就不準備太早回去,拿了兩本期刊,默默坐在椅子上閱讀。
此時的期刊紙張卻是不錯,因為訂閱量比後世的期刊還要高,做的很有些雜誌的味道。
在楊銳眼裡,手裡的期刊有一半的內容算得上是通俗易懂,某幾篇文章還算得上“有趣”。
“有趣”不僅是對的最高評價,也是對學術期刊的最高評價。
像是化學界最高階的期刊as,發表在這上面的文章,除了科學質量和結論重要以外,有趣就是最重要的指標。因為只有吸引到了更多的科研工作者,讓他們對該期刊的論文選題有了興趣,高階期刊才有了存在的價值。
如國內期刊那樣,除了自己以外沒人再看的,寫的再好又有什麼意義。沒有讀者的文字,是世上最沒有價值的東西――除了評職稱。
讀文獻的時間過的很快。
等楊銳準備離開的時候,身後的人都換了幾撥了。
新來的是兩個毛毛糙糙的年輕人,一人搬了半人高的期刊,一本本的翻下去,另一人攤開個筆記本,焦躁的問:“人家能把怎麼做的法子都寫在這上面?
“能走多少算多少,總比一dian都沒好吧。”
“最後做不出來,還不是要買外國人的?”
“那你說咋辦。”翻書的年輕人心裡憋著氣,啪的一聲將拍了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