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其他記者也將注意力轉移了過來,還有攝像機,悄然亮起了紅光。
楊銳做出沉思的表情。
有敏感的記者,立即拿起照相機,咔咔的拍了起來。
年輕的楊銳,站在一群中老年幹部中間,永遠是最顯眼的一個,朝氣蓬勃又實力強大,很容易令人心態失衡。
楊銳的笑容很特別,溫暖又略帶距離,給人不近不遠的感覺。
不會太親切,又不會拒人千里之外。
這是他做了多年補習老師,練出來的。
做補習學校需要面對的不僅是越來越刁鑽的小孩子,還有越來越刁鑽的家長,笑能解決的問題,指不定比說話還多。
比起周圍一遭或嚴肅或威嚴或猥瑣的官員來說,楊銳要怎麼上相,就怎麼上相。
梅局長卻是有些擔心楊銳說錯話,急忙走過來,站在邊上,冥思苦想。
在這個思想大爆炸的年代,敢說話是媒體的標籤,也是一項麻煩。
尤其是對官員來說,說錯話很容易導致嚴重的政治問題。
楊銳卻是沒有太多的想法,只是單純的不爽的看了看記者,道:“我覺得,解決溫飽問題,有兩個最重要的前提。”
楊銳沒有給眾多記者反應的時間,先豎起食指,道:“解決溫飽,第一要靠黨和國家的政策支援。第二,要靠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技術的發展,不是一個50萬或者十個50萬能解決的,但是持續不斷的投入,就會有持續不斷的改變,終有一天,會量變形成質變。”
談政治了?許多記者都是精神一震。
談政治好啊,現在人也喜歡聊政治,比起半通不通的學術,政治的門檻顯然更低。
“用錢來解決溫飽問題,我認為,這位記者的思想才是有問題,我們國家,從一窮二白到有今天的成果,是因為錢嗎?我們是沒有錢的,我們依靠的,是辛苦的誠實的勞動,還有不斷進步的技術。”楊銳頓了一下,又道:“今天,收到中牧總公司的50萬元,我很高興,能夠有一家企業,能夠真實的意識到科學技術的重要性。”
“我相信……”楊銳臉上的笑容不減,道:“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願意贊助研究機構,我們的技術開發的進度,也會越來越快。讓普通人,每天都能吃到牛肉的日子,並不遙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前一句,楊銳似乎還在回應那麼記者,後一句,卻是立即將話題給拉飛了。
只聽楊銳首先是回憶了建國以來,畜牧業的發展,旋即回到自己話題,介紹起了胚胎移植,說:“冷凍胚胎移植,它是一項世界領先的技術,即使是在美國還是日本,也都是剛剛進入商業化不久。擁有這項技術,首先的一個好處,就是能夠得到大量的良種牛。良種牛的概念很寬泛,我想生造一個詞,叫‘創匯牛’,什麼是創匯牛?就是能夠賺到外匯的牛。”
他這麼一說,再不明白情況的記者也都是聽懂了。
應該說,現在的國內新聞釋出的模式是很落後的。通常來說,就是三步走,第一步,是召開釋出會的單位給媒體記者塞紅包,第二步是召開釋出會的單位給媒體記者新聞通稿,第三步是媒體釋出。整個過程都是非常和諧的,交流之少,令人吃驚。
許多記者都是踩著點兒到現場,也不聽領導講話,也不看各單位送的資料――如果有的話――就是悶坐一會,拿錢走人,回單位交了通稿就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