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小說> 第二九一章 一扇窗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九一章 一扇窗 (2 / 2)

如果士兵不發薪酬那多好啊,一下子宋朝財政健康了。

都是錢惹的禍。

但韓琦也只是說了一說,說沒事,真這麼做那會引起很大麻煩的,後果甚至韓琦都兜不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所以才出來三丁刺一,這是一種變相的役兵。

大順城之戰打響了,韓琦也在觀看。結果他尷尬了,蔡挺與王巨在手中兵力嚴重短缺的情況下,都沒有用義勇。等他接到訊息,打也打過了,他不可能讓時光倒流,逼著蔡挺用義勇。而且以勝敗論英雄,二人勝得如此光彩,至少對軍事不是那麼的陌生吧,為什麼不用義勇,那麼只證明了一件事,義勇不能用。蔡挺與王巨沒有點破,其他人也未想到,韓琦更不敢說了,然而這樣,置義勇是幹嘛的?

宋朝這種古怪的軍事制度肯定出了嚴重問題,但韓琦細想,又不知道出在哪兒。然後看著國庫裡的錢,繼續悲催著。

實際大順城大捷,韓琦也沾了光,畢竟這是他在首相上出現的大捷,甚至某些方面替他緩解了部分壓力。可蔡挺你別伸手要錢哪。

因此王巨提到了這個屯田,立即讓他眼睛一亮。

王巨還真沒有琢磨韓琦的想法,韓琦有韓琦的想法,王巨有王巨的想法,韓琦想撈好處,王巨同樣想撈好處……

“就是屯田制度,漢武帝為了對抗北方匈奴,緩解糧食壓力,開始屯田。後來曹操,諸葛亮都推廣了屯田。特別是唐朝,屯田都推廣到了青海與西域。若無這個屯田,唐朝慘了,難道用小車子將糧食推到西域,推到蔥嶺去?”

“哈哈哈,”有一些大臣不由一起笑了。也甭推了,推到蘭州,糧食就吃光了,推到沙州,連人都回不來了。

“唐朝府兵之敗,與屯田並沒有關係,而是用兵太多,國家財政僅是我朝的五分之一,因此又不能給府兵許多補助,他們在前方屯田,甚至一離家就是十年二十年,家人卻在後方受苦受罪。於是府兵制破壞,開始用邊軍。但朝廷又不能撥出更多的錢帛,於是給各節度使軍政財大權,特別是安祿山,三路節度使還不算,又給了他鑄錢之權,如何不亂?”

“前史可鑑,切不可窮兵黜武。”司馬光說道。

王巨瞥了他一眼,是不能窮兵黜武,但不能不用武,然而王巨懶得辨了,他繼續說道:“放在我朝,卻沒有關係,首先邊區長官權利層層掣肘,比如環慶路,蔡公總掌軍政大權,可軍權還有鈐轄王昭明,還有副總管張玉進行平衡。這是一心對敵,上下團結一心。若是蔡公有不軌之心,他能不能得到兩人的呼應?這是軍權,還有政財之權,雖蔡公總掌環慶路,各知州卻有著自主權,即便慶州本州,還有通判籤判與下屬各知縣層層掣肘。再說軍士的種類,禁軍與邊軍混搭,哪裡還有安史之亂的土壤?但為什麼河北屯田制度敗壞?因為屯田的乃是禁兵,他們在城市裡出生在城市裡長大,不習耕作,於是或租給百姓,或者被當地豪強侵佔。然而屯田在陝西卻沒有關係,多數保捷軍士與廂兵本身就是農民出身。耕作乃是他們的本能,也不會產生河北屯田的種種弊端了。”

這似乎還真有可能。

大家一起在沉思。實際不僅韓琦,這裡在座的九成官員都在想辦法,找出路。

“下官還是繼續說鄭國渠吧,一旦此策施行,朝廷每年繼續提供其緡錢,但因為有了地,並且是上等之地,士兵家屬可以耕種可以紡織,那麼就可以停其布帛與糧食了。雖然只有六千兵士,但僅此一項,一年就可以節約近十萬貫錢。司馬公,所以我說不能從表面上算賬,僅是這個節約的費用,不足四十年便可以將修渠之費收回。”

然而沒有人說話,都在想心思。

這確實是一條出路。

豈止是三白渠,比如青澗城的那塊頭痛的營田,這片營田面積那也不小,儘管它不是上田。

而且陝西象這樣的地區不要太多。

禁兵就不要指望了,但保捷軍與廂兵沒問題,就打算解決六成兵力吧,那也是十萬人,僅是這個費用就會節約一百多萬貫。並且若是這樣推廣下去,無論廂兵還是保捷,只要他與他們的家人肯放下身體,實際收入會遠勝於現在的收入。或戰鬥或勞動或訓練,多少會耽擱農活,不過西夏用兵多是秋天或冬天,或是春初,能耽擱多少農活。況且還有緡錢的繼續補助呢。

王巨心中好笑,俺們是不是替你們這些人推開了一扇光亮的窗戶?(未完待續)

喜歡暗黑大宋請大家收藏:()暗黑大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