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小說> 第三〇二章 永垂不朽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〇二章 永垂不朽 (2 / 3)

王巨用筆畫了一張草圖。

也就是籠石法。

先是夯下巨木,以巨木為紐帶,然後置下一個個大型竹籠,再向這個竹籠裡拋各種各樣的石頭與泥土,因為竹籠子聯絡,這些石頭便形成一個整體。共同抗擊海潮。

“為何從古到今重視修史,以史為鑑。傳遞前人的智慧,前人的得失成敗。錢俶用籠石法修錢塘江,這才過去多少年?居然大家一起忘掉了嗎?”

若是這種方法,第一石料沒那麼講究了,第二省去了打磨之功,成本會整整下降一大半。

王巨繼續說道:“其實這還不牢固,包括都江堰與將軍翣的方石壘堤,實際現在都江堰許多地方也開始崩塌了。那麼在最險惡之處,可以置這樣的石堤。”

王巨又畫了一幅草圖。

這種石堤乃是中國古代石堤智慧的最高結晶。

魚鱗塘!

不一定非是那種大方石,略略將石頭根據各種形狀,稍稍打磨,稍稍吻合即可。不過石頭最好不能太小了,否則壓不住。

於石頭中間打孔,在孔上用鐵索或麻繩穿起來,將整個石堤聯在一起,修起後看上去就象一片片魚鱗一般,所以稱它為魚鱗塘。

王巨又說道:“實際鄭白渠能真正用到這種石堤的地方很少很少,這種堤壩,非是用來築鄭白渠的,而是修錢塘,哪裡的潮汛才是天下最惡劣的地方。陛下,這種新堤可能永垂不朽。”

乍聽上去,王巨是指用這種新方法修起來的石堤,再也不會崩垮,但曾公亮怎麼聽怎麼彆扭,或者這小子是說,俺會因想出這種新法建堤而永垂不朽,流芳百世?

“蔣卿,你可滿意了?”趙頊問。

“臣錯了。”蔣之奇耷拉著腦袋說。

就憑藉這兩種堤,溜達一下,什麼話也不能說了。

“但是用錢仍甚廣。”曾公亮擔心地說。

修好了其作用不用質疑了,也不要什麼四萬頃,有一個兩萬頃,拋去原有的耕地,也能得新田一萬頃,大家都會笑得合不攏嘴。還不僅如此呢,不是原有耕地不受益,實際就是四萬頃,原有耕地仍會佔去一半,如果地方一些強梁狡賴,再賴去一些耕地,那會一半還要超過。但就是這一半地,有多少是良田?然而新渠一竣工,都變成了良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可以說如果在其他地方再補充一些小水利,就是人口增漲,五十年內陝西整個民用糧食與軍用糧食都不會發愁了,除非遇到特大的旱災,那是無奈。

但關健這樣一玩,朝廷那來這麼多錢?

皇上說內庫,當真內庫不是國家的錢?要不要我替皇上上一課?

這個內庫原型是趙匡胤平蜀,得到大量財貨,於講武殿後置封存樁,這個錢用來幹嘛的?收復燕雲的,趙匡胤說用錢買人頭。那是笑話,但也說明了這個錢的用意。與契丹不好打的,必須國家手中得準備大量財政。與契丹打一場惡戰,消耗戰。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