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小說> 第三三八章 小人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三八章 小人 (3 / 4)

得了一筆罰款,地也分下去。並且一起出現在田冊上了,這意味著自明年起,百姓的耕地也一起要交兩稅了。至於軍士那邊的地,雖不交稅,可那個省的錢更多。

三十八營兵士,朝廷不用支付糧帛,那一年節約的財政就是三十萬!

實際建好後,節約的軍費,再加上稅務,可能三四年就能建渠成本收回。

就不要說它的意義了。

趙頊在這裡也犯了糊塗。就象有人算蔡襄修的那個跨海大橋,當真就那麼一點錢嗎?

那麼修建鄭白渠,究竟花了多少錢?這個要等王巨回來算。而且算出來,將所有人都嚇著了。

宮中在議論著,王巨與楊蟠寫的奏章也到了中書。

韓琦翻看著,然後做了一個人事調動,將侯可與三原知縣來一個互換。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可能第一段的河渠到了明年,經過觀察後,還會陸續做一些小的維修,不過那只是零碎的工程。實際渠工已經轉移到高水位區。也就是史上的鄭渠前段,與太白渠。只有中白渠一半未修好的屬於低水位區。

侯可再呆在涇陽,已失去了意義。

因此讓他去三原。繼續保持著這四駕馬車。但韓琦心中古怪,難道這個鄭白渠修起來很容易嗎?

當然他也知道這個想法是不對的,首先那張圖,自己看著都頭痛了,就不要說實際的執行。再說,若容易,唐朝首都就在長安,難道不知道修成這種規模?應當那時候從舊渠首的水位來看,涇水的水位線更高,引水也更容易。這個想法不對,那麼只有第二種可能了,那就是王巨一懂水利,二是選擇的幾個官員也懂水利,四駕馬車合作起來,這才順利修起鄭白渠。那麼新的問題又來了,王巨那來的識人之明?

調令下達後,他坐在哪裡沉思。

想了許久後,又迷戀地看著中書。

鄭白渠雖不能說竣工了,但第一道喜訊已經到達。再說,他也不可能拖到鄭白渠竣工那一天。

“這一下,中書再也回不來了吧?”他心中嘲諷道。

王陶下去後,朝堂似乎很安靜。

但是不是很安靜?

趙頊在宮中幾乎成了傀儡,當然,趙頊也不會甘心做傀儡,繼續為未來做準備。

然而他權利被韓琦架空,想問一個人都問不到,沒辦法,只好吩咐內侍打聽,那個大臣有什麼本領,或那個大臣無能。

司馬光便上疏,陛下,你內有兩府,兩省,臺諫,外有提轉牧守,都是腹心股肱之臣,陛下何患什麼不知道?但你深處九重,不信任大臣,詢於近習,採道聽塗說之言,喜歡讓內臣採訪外事,這是不對的。種種。

他揣著明白裝糊塗。

但韓琦清楚,趙頊此舉深意。

不過司馬光也犯了回糊塗。

他是臺諫官,御史臺的大佬,感覺到這樣光明正大的彈劾進諫,不大方便。

於是找到張方平,商議准許內外進封事奏,封事奏,就是密奏。張方平說可以,為什麼找張方平呢,張方平乃是翰林學士,詔書必須由兩制官起草後才能生效。

但有人說是張方平找到了司馬光,正好司馬光感到自己進諫不大方便,於是一拍即合。最後司馬光發現自己上了當,最後恨上了張方平。

為什麼司馬光會恨張方平,這個封事奏若是透過,大臣就可以繞過宰相,直接將奏摺源源不斷呈到宮中,趙頊手中的權利就會漸漸回攏。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