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小說> 第三五〇章 大家比著坑(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五〇章 大家比著坑(下) (3 / 4)

功勞有了,可王巨的資歷與年齡確實是一個大問題。

“上次曾公亮推薦的那位呂惠卿擔任著什麼官職?”

實際不是曾公亮推薦的,而是王安石推薦給曾公亮。所以王巨說大家都有手段,真正君子能混朝堂嗎?看看王安石,他還沒有來京城,就開始找幫手了。

曾公亮當然也知道,不過他想的是將王安石當成他的幫手。大家彼此彼此,能理解……

於是曾公亮為了拉攏王安石,立即提撥了呂惠卿。

趙頊答道:“呂惠卿以三司檢法官編校集賢書籍。”

“那就賞王巨一個天……”高滔滔本來想說賞一個天章閣侍制,卻又忍了回去。館閣官一是編內製官,就是昭文館、史館與集賢院三館以及秘閣、龍圖閣等機構內的官員,其職責就是掌管圖書,編修國史,說白一點,就是國家圖書館管理員,不過皇帝時常要去看書,因此見面機會多,偶爾也會談論,因此館閣官員始貴。比如呂惠卿這個職位。

但歐陽修那個非館閣官就不能擔任重臣的理論,讓王巨想不明白了,難道國家官員非得要擔任一段時間圖書館管理員才能勝任?

還有編外官職,這是榮譽職位,各館閣侍制、直學士、學士、大學士。

然而沒有大功績,休想享受到的,那怕是一個最小的侍制。

王巨功績有了,可還是那個問題,資歷年齡限制住了,因此高滔滔改口道:“那就賞一個大夫,再充編校集賢院書籍之職,他不是精通算術嗎,讓他校注一些算術書籍。”

這非是真讓王巨校著術書籍。

而是讓王巨暫時呆在集賢院,那麼有什麼問題,趙頊便可以打著看書的機會去集賢院詢問。

否則的話,王巨官職太小,偶爾召到宮中說一會話還是可以的,但動不動就召到宮中詢問,最後不是司馬光會生氣了,還不知有多少官員會眼紅嫉妒。那時候才會真正千把霜刀萬把雪劍,加於王巨一身。更非是寵愛王巨,而是在坑王巨。

“母后所言極是。”

於是趙頊第二天便下了一道授命,賞了王巨一個最低一等的平和大夫之職,然後兼差編校集賢書籍之職。主差還是陝西營田使。

這就是宋朝官制的複雜性。

第一是差官,臨時工官職,但真正做事的卻是差官官職任務。寄祿官。就是拿工資的官職。散官,又叫階官。朝會時站班前後,就看階官大小了,作用不大,榮譽之職。勳官,共十二轉,榮譽頭銜,這個官職作用最小,什麼補助也沒有。爵官。就是爵位,有了爵官才有封邑與實邑,等於有了額外補貼。貼職官,又稱為館閣官,就是館閣編外官,大學士學士之類,一旦擁有,身價立貴。並且某一個官員能綴好幾個,包括差官在內,往往會看到後面有兼差兼判……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所以宋朝的官制往往最讓後人頭痛的。

再說這個官員的任命。多是兩府任命,東府任命文臣,西府任命武將。

不過皇帝也有任命權。但皇帝未必就一定會任命重臣,偶爾也會任命一些有能力資歷不足官職較小的官員,而且只要是皇帝親自任命的,這個官職相對於兩府任命,就會貴一點。

再到否決權,兩府任命的官員,皇帝同樣會有否決權。然而皇帝任命的官員,兩府也會有否決權。甚至兩制官就可以實行封駁權。

但這種情況出現得很少,一旦大規模出現。都是朝堂最混亂的時候,比如濮儀之爭。再比如趙頊倒韓。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