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小說> 第四三五章 嚇一跳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三五章 嚇一跳 (2 / 3)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呂惠卿說了什麼話,逼得司馬光說惠卿責臣,實當其罪,臣不敢辭,外界就不清楚了。

但說明司馬光那天被呂惠卿逼得不輕。

當然,俺是帝師,在其他地方是臣,但在邇英閣即便皇上也要尊重的,司馬光生生將邇英閣變成問罪場所,呂惠卿同樣也急了。

呂惠卿說了什麼,王巨沒有打聽到,但可以想像,現在的局面呂惠卿氣憤,司馬光下不了臺。因此趙頊說:“大家一起開講吧,何至如此。”

一是為了讓司馬光下臺,不辨了,再辨下去司馬光十分難堪。二是撫慰呂惠卿胸中的怒氣,你也不必生氣了,你當眾開講,司馬光與王珪

馬上破例也當著幾人面開講。

王珪一看機會來了,說:“光所言。是因為朝廷所更之事,或許是利少害多,不如不更。”

用了一個蓋,也就是或許,趙頊年紀青沒看出來,王珪看出來了。保守派依然佔據上風,所以略偏向了司馬光,但也不至於太得罪呂惠卿,說完了,衝司馬光使了一個眼色。勸其退下,然後不顧辨論如何,直接開講《史記》,呂惠卿,俺雖偏向司馬光,但也將自己當成了猴子,至少俺比你資歷深吧,你還能不能生俺的氣?

史書對王珪評價很低。但為何王珪在這個年代裡不倒,最後成了首相,這是心機。心機如此!

司馬光當時也識了相,於是開講了資治。

講完了,降階司馬光帶了不少人過來,皆不是帝師,司馬光開講,他站在趙頊身邊。其他人只能站在臺階下),趙頊讓大家坐在他眼前的墩子上。其他人看到情況不妙,這是一個機會。請求離開,於是只留下呂惠卿、司馬光、王珪與吳申四人,為什麼吳申不識相地要留下,請看程顥,他做了呂公著司馬光的炮灰,最後什麼下場?不過這些人看不穿,想賭想投機。

司馬光怎麼將這些人召集的,王巨不清楚,但趙頊清楚,趙頊當然也不大高興,別人就算了,你王珪是“老實人”,在中間插什麼腳,因此問:“朝廷每更一事,馬上舉朝士大夫洶洶,都說不可以,又不能說明具體的原因,為什麼?”

為什麼?

王安石變法,主要針對的就是財富權利向權貴集中,現在變相地從權貴手中拿出一部分財富,所以大家都不高興,但王珪能回答嗎?王珪嚅嚅道:“臣疏賤,在闕門之外,卻不能盡知,使聞之道路指京城謠傳紛紛,大約是呂惠卿剛才說出來的),又不知虛實。”

趙頊逼道:“據所聞言之。”

王珪答不出來了,司馬光立即轉移視線:“朝廷釋出青苗法,茲事非便,今閭里富民乘貧者乏無之際出息錢貸之,等收穫讓其用谷麥償還豈止用谷麥償還,是用田宅,妻子,女兒償還!但司馬光不會說了),貧同寒耕熱耘,僅得鬥斛之收,未離場圍,盡為富室所奪。他們都編戶齊民,並沒有上下之分,刑罰之威,只因為富有之故,尚能蠶食細民,使其困瘁,況縣官督責之嚴,臣恐細民將不能聊生。”

呂惠卿說:“光不知此事,青苗錢令民願取者則與之,不願者不強也,因此彼富室為之則害民,今縣官為之乃是可以利民也。”

說不變法,司馬光肯定辨不贏呂惠卿,但說青苗法一點不害人,那是不可能的,司馬光馬上就找到了漏洞,說:“愚民急切之時,只知道取債之利,卻不知還債之害,不是縣官不強,富民同樣不強,可是愚民還是借了。君子嚴肅詳實誠信的律法,弊害仍然很多,要是貪圖小便宜的律法,弊害又該是多少?昔日太宗平河東,輕民租稅,然戍兵很多,於是命和糴糧食以供之,當時人稀物賤,米一斗才十餘錢,草一圍才八錢,民皆樂與官府為市,不以為病。後來人口增加,物價益貴,而轉運司卻守舊價,不願意增加。民不賣,於是更折以茶布、支移、折變,那怕歲飢時租稅免,而和糴不免,至今為膏盲之害,朝廷知道其害民,卻以用度乏不能求剛說了平國用中法,宅屋不危,又說膏盲之大)。臣擔心青苗害也象河東之和糴一樣。”

聽到這裡,趙頊終於皺起眉頭,實際王巨便講得很清楚,不動無事,一動有利有害,包括王安石的變法,因此不能以斂財為目標,而是以矯正弊病為目標,減少其害,不過那個黑窟窿還在,怎能不斂財。

司馬光算是抓住了問題的重心,只是“用心有些不良”。但青苗法確實是“用心不良”,因此主動替呂惠卿轉移話題,說:“陝西行之久,民不以為病。”

司馬光答道:“臣是陝西他是陝州人氏,現屬山西,宋屬陝西),只看到其病未看到其利,起初朝廷有司都不許,況且立法。”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