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小說> 第三七〇章 楊家將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七〇章 楊家將 (2 / 4)

因此只有一個結論,一輩子苟和吧!

還有一個例證。宋仁宗倒是四十二年不用兵,當然用了兵,不過與遼國沒有用兵,慶曆宋夏戰爭後,除了儂智高之亂後,幾乎就沒有大的用兵了。結果呢?國家有沒有真正富強起來。確實是富了,但有沒有強?

問題二,就算宋朝想和平了,比如宋英宗,雖然他嚴格說是好戰派,但最終選擇的是苟和,開放互市,重新給歲賜,然而換來了什麼結果?這是邊城爭氣的,否則慶州都危險了。

就這樣,古渭城北面的那個西使城,宋朝不難受?

所以王巨給了一個合理的答案。

首先就是積欠的問題,地方欠積分為三種,一種向富人的借款,這個很早就有了,如大儒王禹偁擔任長洲知縣時,宋朝第二次北伐開始,為了籌集軍費,橫徵暴斂。王禹偁便向富人借錢,替百姓熬過這一難關。類似的事例很多,例如趙禎向長安李員外借錢二十萬貫。有的還就還,沒的還,以後賜一個階官,算是還了。

范仲淹也不想賣官啦,逼的。

特別是治平元年與二年,全國大水災,朝廷又沒有錢帛賑災,各地官員只好大量借債。要命的是這些債務不規範,反正是空頭支票,以後還不還還要看情況,因此往往借一貫錢,能開出三貫四貫的空頭支票,無疑加重了積欠的數量。

第二種是和買和糴變相造成的積欠。

第二種是提前徵收稅賦。

因此整頓財政是當務之急,不能說這個積欠不還,要還,先從這個提前徵收稅賦開始,這些人多是可憐的百姓,多一升米就會得活,少一升米就會餓死人的貧困階層。換作官府,若是百姓積稅,還抓到牢房裡逼稅呢。

其次才是和買和糴造成的積欠,因為這些人當中有許多中小商人,實際他們家境也不大好。

至於後面的那個群體,就要看情況了,最少他們不會向朝廷要利息吧。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是未來若是財政盈餘所做的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就是適度的用兵。

何謂適度用兵,比如去年就不當用兵。雖然王巨贊成收下綏州,這也是西夏那邊更困窘的,否則也不能收。因為大戰興起,以去年宋朝的可憐財政,以及大量的災民,那會很危險的。

但以後財政緩過來,可以適度地用兵,至少能在邊境做一些自衛反擊戰。否則宋朝就會滑向另一個可怕的邊緣,積弱!

這才是最理性的答案。

富弼這個答案算什麼?連立功將士都不賞,也不言兵,坐等著捱打啊?若那樣。也不用二十年了,恐怕十年之後,陝西再也不是宋朝的陝西!

所以這次會面趙頊不是很滿意。於是略留了留,便讓富弼去汝州了。

因此趙頊又找到他的新老師王安石。

富弼答案不滿意。看看王安石有沒有好答案,又問治術。

王安石答道:“擇術為先。”

這個能懂一點,也就是少講大道理,得有具體的方法。

趙頊沉思了一下又問:“唐太宗何如?”

“陛下當法堯舜,何必以唐太宗為榜樣。堯舜之道,至簡而不煩,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難。只是未世學者都不知道,以為高不可及耳。”趙頊有點雷,大半天才說道:“卿可謂責難於君哉。”

咱們來點實際的吧,能做一個唐太宗就很滿意了,唐太宗還不行,非要什麼堯舜。你不是為難朕嗎?又過了大半天問:“祖宗守天下,能百年無大變,粗致太平,以何道也?”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