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小說> 第605章 冒泡(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05章 冒泡(上) (2 / 3)

因此木徵迅速被宋軍逼得走投無路了,從荒野裡走出來,帶著八十幾個酋長,向宋朝投降。趙頊封了一個官職,重新賜名為趙思忠,成了宋朝大臣了。

沒有了木徵,熙河正式收復。

而且文彥博也下去了,去年華山地震,一處山體滑坡。這豈不是很正常?況且華山本身就在地震帶上,宋朝光是記載的大型地震就有多起了。

文彥博便上書說,市易司既立,官監連瓜果也要賣,有損國體,斂民怨,這才導致華山崩。又說,衣冠之家罔利於市,搢紳清議尚所不容。豈有堂堂大國,皇皇求利,而天意有不示警者乎?

確實這個市易法確實很坑爹,不僅逼得王巨放棄了三大作坊,而且趙頊也聽聞了一些很不好的事情,便問王安石,聞榷貨賣冰,致民賣雪都不售;又聞買梳樸即梳樸貴,買脂麻即脂麻貴;又聞立賞錢,捕人不來市易司買賣者。

也就是做生意的商人,如果你不進市易務,將商貨賣給官府,或者接受官府攤派的半年一分利息的貨物出售,那麼就派人將你抓捕起來。這個……

還有讓賣酒,趙頊實在不好意思問了。

王安石從容答道:“如此,則是臣欲以聚斂誤陛下也。臣素行陛下所知,豈會有這種事?”

趙頊也不能離開皇宮,象電視裡那樣來一個仔細地微服私訪,王安石不承認,怎的?

文彥博抓住市易法進攻策略沒有錯,然而他不要將一個滑坡往市易法上引。王安石便說,華山之變,是因為天意為小人發。市易發起,是因為細民久困,因此抑兼併爾,於官何利焉?

若往下繼續說,那就難聽了,你們三大君子,韓琦兼併了幾萬幾十萬畝良田,幾乎一縣百姓成了韓琦家的佃戶。富弼家行商不交稅,斂出來不知幾百萬幾千萬貫財富。至於你文彥博斂財斂得放高利貸。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為什麼要發起這些變法,正是你們這些權貴豪強兼併坑的!

文彥博無言,羞怒之下,請求補外,加上王巨的反擊,文彥博的名聲遠不及史上那麼好了,趙頊這一回只是稍稍遲疑了一會,便將文彥博外放到了河陽府。

所以王安石形勢一片大好。

就在他人生最巔峰時刻,特大旱災降臨。

這次旱災面積之大,無法想像,從河東到河北、陝西。再到兩京,淮南。也就是從淮河往北,整個北方全部被這場特大旱災波及。

宋朝的重心在哪裡。這裡就是宋朝的重心地區。

面積大不算,時間之長更是無法想像。

去年七月就有了旱災。因為王巨推薦,章惇開梅山時刻意推薦上來的張商英,就因為滅蝗的爭執,又被貶了下去。

但那時問題不大,災害來了,救災就是,這麼多年都是這麼過來的。

然而老天一直不落雨,直到熙年七年四月。這麼大的地區依然滴雨不落。

這意味著去年秋收欠收,今年的夏收也全部泡湯了,關健還有今年的秋收呢。不落雨,秋天的糧食怎麼種下去?

這麼廣大地區,一連三季沒有收成,那會造成什麼影響?

要命的是有許多大臣不是想辦法去救災,去解決這場災害,而是抓住了這次機會,利用災害去攻擊變法。

七嘴八舌的人多了,趙頊也害怕了。

因此有次趙頊便問大臣。是不是我做錯了,是不是這些變法全部要廢除。

沒有一個大臣答話。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