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國地圖?”趙頊道,不過他立即吩咐太監將遼國的地圖取來,只是這個地圖不是太標準。
王巨說道:“昔日太宗欲取燕雲,曾派高瓊借舟自滄州出發,從營州登岸。可是這些船隻很小,運過去的兵力有限,而且缺少物資糧草。因此高瓊此次分兵無功而回。但是朝廷若有一千艘木蘭舟呢?”
“木蘭舟?”
“不僅是木蘭舟,這幾年在臣的指導下,海商賺了不少錢帛,因此許多人紛紛製造大型海船,以至這幾年船隻數量激增,不過想要安全,想要利潤高,必須船更大。而且一旦百姓多了,那時候運輸的不僅是香料,包括糧食、肉類、礦石、木材,甚至戰馬。”
“那邊也有馬?”
“那邊也許有,也許沒有,不過臣鼓勵一些海商去了遼東,換回一些馬駒放牧。想要運馬,船必須更大。現在有的海商派工匠在設計更大的木蘭舟。”
也不要以為有多大,極限不會超過一千五百噸。而且就是這種船隻,必須對現有的船體、艙、槳櫓、帆、舵等技術要進行全面改進,否則依然不能投入航運中。
但王巨說的也是實際話,暴利收入終不是長久的,以後運輸的還多是普通的民生物資,那就要以量取勝了,所以船隻必須越來越大。
“如是有千艘這樣的大型船隻,再搭配一些戰船,能載多少兵士、戰馬、糧草?”王巨隨著用手順著渤海灣畫了一下。
趙頊立即激動了,這意味著宋朝隨時能將二十萬以上的兵力,包括戰馬糧草投放到遼國的後方。
王巨鬆了一口氣。
只要趙頊產生了這個盼頭,以後多半沒有關係了。
“所以朝廷派官員管理,陛下就勿用擔心,海商們不會牴觸的。只是它的意義遠比海商們想的重要。然而若是派官員管理,如果官員苛斂呢?制度又如何立?還有官員願不願意去?再者,海船運輸成本高,朝廷既然管事了,這個賦稅怎麼辦?不可能無償徵用海商的船隻。那樣若是激怒了海商,他們自發地禁航,官員都不能回來了。這些都是頭痛的問題,臣苦思良久,也沒有想出好辦法。不過陛下提出來了,還望陛下與大臣們群策群力,在這五年內想出一條穩妥之策。”
慢慢去想吧……
趙頊已經隱晦的兩次說了,說明朝廷動心的人很多了。那麼這些困難也要亮出來。
然而王巨眼光也迷茫了。
中國一直是守內虛外的國家,所以對海外的開拓一直不重視。但王巨卻是知道的,後來歐美強大,正是工業時代與殖民。不過相比於歐美那點可憐的人口,以及經濟,就是清朝末年,中國在經濟上仍佔有領先優勢的,就不要說這時候了。因此一旦移民成功,依託著這個龐大的經濟體,未來不可想像。
可這樣繼續發展下去,會產生什麼變化,還有朝廷沒由來忽然改變了想法,居然對這個海外真動了心思。
所以王巨想不清楚了。
看到王巨迷茫的眼神,趙頊更迷茫了。
過了好一會兒,趙頊才大笑:“慢慢來吧,這事兒……”
然後又問道:“王卿,我朝用兵交趾,遼國那邊會不會提出更多的勒索?”
實際本來沈括基本都能談好的,王安石派韓縝換下沈括,好了,宋朝鬆了口,宋朝退,遼國就進,於是又提出了一些更無理的要求。不要說講道理,從開始要求重劃疆界,遼國就沒有打算講過道理。
正是因為對遼國過於看重,對交趾輕視,在王安石的指揮下,發生了一系列的誤判……(未完待續)
喜歡暗黑大宋請大家收藏:()暗黑大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