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小說> 第632章 右孫吳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32章 右孫吳 (4 / 4)

問題就出在這裡。

而且關於瘴癘瘧疾的什麼,王巨很早就解釋過了。

並且也由葛少華推廣了。

那就是遷徙時百姓得動起來,再減少每批遷徙百姓的數量,夜晚宿息時,儘量繞過那些傳中說的瘴癘惡地。

將遷徙百姓多分批,每批數量儘量減少,這個能理解,減少了,就不會互相傳染。

為什麼要動起來,因為一旦停留,雌蚊一旦交配後就要吸血,大軍逗留不行,等於產生了一個很大的血原地,吸血的蚊子來了不走,遠處的吸血的蚊子又不斷地湧來。因此越逗留,中標的可能性越大,逗留的人數越多,中標的人數就會翻倍增加。

繞過瘴癘惡地,原因同樣很簡單,非是所有的蚊子都攜帶著瘧疾病原體的,那些煙瘴惡地,往往人煙稀少,腐敗物多,這些腐敗物就極產生瘧疾病菌。蚊子在上面爬行後,也攜帶了瘧疾病原體,然後在人身上叮咬,人也中標了。

正是這些年嚴格地執行了這幾條,包括遷徙百姓到來後,立即疏散,還有一旦有人得了瘧疾,立即隔離,可以於白天看望,保持通風,但蚊子起來後,立即撤離此屋,並且周邊百姓必須用蚊帳隔離蚊子叮咬,以防傳染。所以這些年,遷徙的百姓一直沒有出現大面積的瘧疾感染。甚至許多圍田,正是王巨所說的煙瘴惡地,當然,圈成圩後,這些腐敗物成了肥料,又經過翻曬,瘧疾病菌也就失去生存土壤了。

還有一個例證,那就是民國時鼎鼎大名的緬甸野人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然而後來百姓多了,野人山的種種恐怖,也就自然而然的消失。

王巨之所以有此一問,乃是原先陶弼一直在嶺南為官,第一次重修靈渠就是陶弼主持的,隨後因為木棉,朝廷又出資重修了靈渠,那次葛少華與陶弼同時參與了。並且現在木棉司不僅在廣南東路,也開始擴大到了桂州。

不提消耗了,就提這個瘧疾的危險,郭逵也不能在邕州搖擺了七十多天。

“子安,老朽不是沒有說過,當時老朽就勸郭公,讓他立即出兵。他說天還熱,實際那時到了九月,雖熱,難道京城不熱嗎?這個熱度官兵是能承受的。然而郭公又說,向南煙瘴更重,須等等。我說,邕州就沒有煙瘴嗎。然而郭公不聽。隨後軍中開始蔓延瘧疾,陛下派中使賜藥,那也不管用。也隔離了,但不能將病員丟下不管,於是越傳染越厲害。最後富良畔一戰勝利後,雖然老朽堅持用兵於升龍城。但確實軍中人心惶惶,每天都有數千人死亡,因此郭公丟失其他諸軍,率領中軍先行逃離戰場。”

“郭公為什麼在邕州停留那麼久時間?”

“老朽也不大清楚,不僅我催促,趙公也催促,差一點為此事翻目成仇。據趙公猜測,可能與朝中的王公、吳公王安石吳充)有關,直到王公罷相,郭公這才出兵。”

“王公,吳公?”王巨也茫然了。

但就是因為吳充與王安石的勾心鬥角,郭逵受到牽連,他也不能拿幾十萬軍民開玩笑。

“郭公要撤退,你為何不同意?”

“子安,你是不知道啊,我去年來邕州,瘡痍滿目,無比悽慘。而且打到那地步,已經有十萬百姓被屠,十幾萬軍民死去,為何不進一步,為這二十幾萬無辜的亡靈報仇雪恨!”

“如何報仇雪恨?”

“殺掉李乾德這個小賊。”

“陶公,如果我用交趾對待邕州百姓的做法,施加於交趾人身上,你以為如何?”(未完待續)

喜歡暗黑大宋請大家收藏:()暗黑大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