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小說> 第782章 捨得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82章 捨得 (4 / 4)

按理第一年成本會更高些,為何呢,工人不熟悉,速度慢增加了人力成本,有的人手笨拙,增加了殘次品,但是今年出現了一個意外。

絲料來源地是五個地區。

用料最多的無疑是廣絲,非是棉花對廣絲產生了衝擊,相反,王巨在廣南時,就有意教導許多蠻人與漢人,在丘陵上廣植桑樹,推廣養蠶業。第一是廣南西路丘陵地形多,棉花收入再高,能載到丘陵上?載了也沒有什麼產量!其次棉花因為種植面積越來越多,它的價格同樣也會猛烈下跌。第三,那時彼岸航海規模已經很大了,可以順著鬱水各個支流,將絲帛運到廣州,由船隊帶到海外銷售。

桑樹一般三年後就可以正式收穫了,現在已經收穫了,許多百姓還刻意稱呼它為少保桑,用此紀念王巨的功德。

但離京城太遠了,當地各個有聲望的商人又不大清楚這個銀行究竟是什麼,不僅讓他們買絲料,還要讓他們出金子銀子,因此不是很樂意,外地的商賈又不熟悉當地情況,所以在這一片地區絲料收購很不理想。

再到蜀絲,蜀絲同樣錯過了時季,多織成布匹交納稅賦了,有,有許多是從荊湖南路運來的成品布帛。

不過其他三種絲料要稍稍好一點,雖然朔絲與膠絲更加錯過了時季,離京城近哪,而且用量也不大。

王巨面對這情況,最後做了修改,太祖交與太宗交各自是一千六百萬貫,真宗交是五十萬貫,仁宗交是八十萬貫,英宗交是五十萬貫。可能這個數量還會做最後的修改,不過大約就是這樣了。

以大交為主,無疑會產生大量盈利,雖然今年磕磕碰碰的,僅是發行這五千萬貫交子,就可以盈利在一千五百萬貫以上。

到明年,發行數量達到一億五千萬貫,可能近盈利達到近四千萬貫,就是將私人的分紅拿去,朝廷獲利也不止三千萬貫。

所以呢,王巨大把地撒著錢,不會給朝廷的財政帶來嚴重的透支。

只是張方平連王巨的好心都拒絕了,王巨就不會對張方平講這個內幕了。

然而也不能說王巨賺了這些交子錢,難道那些金銀沒有利息了?或者說,將這種絹交由私人制造,可能成本會遠在面值之上。

有了這個隱形收入,王巨抽出一千萬貫用於涇原路備戰,還能出現什麼問題嗎?但還真出現問題了,因為南方已經在開火……

現在王巨還不知道,所以又說:“至於後年那場會戰,後年銀行司已經正式執行了,商稅也會激增了,又何必擔心財政問題?”

“這樣就沒有問題了……不過這個絹交之盈利,也要分給那些私商?”

“朝廷說以一億兩銀子為本金,其中相當於兩千萬兩的金銀由私人募出,但實際呢,即便六年後,朝廷也未必能湊出相當於八千萬兩銀子的金銀,除非彼岸出現奇蹟,但彼岸商賈們當真不顧彼岸百姓的死活?況且還要撥出一些金銀,打壓囤積居奇的商賈。因此六年後,彼岸的,與朝廷的,能湊出相當於七千兩銀子的金銀,就算是圓滿完成任務了。朝廷出得少,而且出得慢。私人出得多,又出得快。雖然說私人是沾了朝廷的便宜,至少朝廷的權利與信譽與國家機器的運轉就是一個無形的巨大成本,不過如果分得不公,他們也不開心。”

王巨還有一句沒有說,這些商賈不是真的商賈,有許多就是權貴,甚至許多權貴不派出代理人,直接就自己出面了,還找到王巨詢問詳細,分得不公,他們服氣嗎?就更不用說起到拉攏分化的作用了。

因此銀行司將交子印製出來,除了發放絲料成本,工人成本,以及其他的成本,餘下的一起調往三司,發放薪酬了。但這個賬面得做出來,該是銀行司所賺的,必須算個清楚,銀行司賺的,由三司支配了,屬於個人那部分分紅,得留下來進行分紅。

“捨得,有舍才有得,雖然商賈拿走了一部分利潤,但有這些商賈在,與沒有這些商賈在,那是兩樣的。就象現在的絹交發行,未來隨著工匠織女越來越熟練,成本也會越來越低。不過是我與張天覺監督執行著,如果不是我們在,那又說不定演變成什麼了。”

“不過質夫兄,這些就勿要你擔心了,其實西夏不可怕,只要君在,我在,朝廷不那麼掣肘,西夏早晚必平定之。可怕的還是內部……洛陽。”(未完待續。)

喜歡暗黑大宋請大家收藏:()暗黑大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