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
“但國家缺少銅幣,更缺少金銀。”
“是如此,特別是銀子,每年都要送遼國與西夏那麼多白銀,雖然有一部分流通回來,但沒有全部流通回來,再加上百姓金銀器消耗的增加,一部分又向海外流通,所以我朝金銀越來越缺乏。不過也可以解決。”
“如何解決?”
“可以分成三步解決,第一步臣正在解決。但第二步與第三步就要陛下來解決了。”
“說一說。”
“倭奴國地形易產金銀,”王巨又解釋了一句:“火山地形,因此臣已暗中派人帶著工匠。前去倭奴國尋找金銀礦。又鼓勵著海商增加與倭奴國的貿易。因此只要尋找到了大量金銀礦,便可以利用貿易換到我朝流通。”
實際論金礦儲藏量最高的不是倭國,而是南非與中北美洲,也就是後世的美國與加勒比海南邊諸國。但對於現在的宋朝,太遙遠了。
銀礦儲藏量同樣不是倭國最高,還是在中北美洲。
但與中北美洲的礦藏相比,倭國離宋朝近,這是最大的優勢,另外都是淺礦。利於在這個技術落後時代開採,因此開著開著。最後倭國境內幾乎看不到什麼金銀礦……全挖光了。
所以王巨將重心放在了倭國。
“倭奴有這麼多儲銀?”蔡確懷疑地問。
王巨並沒有解釋清楚,但大約是什麼想法。幾個宋朝頂級大佬都能意會了,這是撬動整個宋朝經濟的大措施,不然王巨也不可能說一年能盈利二千多萬貫了。
想法是不錯,可這個撬棍得足夠粗,足夠硬……
那麼所需的銀兩不是幾十萬兩,也不是幾百萬兩,可能以千萬兩計算,那樣再搭配銅幣與交子,理論上這項舉措就能落實了。即便變法派,蔡確也不想天天吵吵鬧鬧。
然而倭奴國有這麼多銀子麼?
其實中國也是一個金銀大國,比倭國的儲藏量只高不低,只是以現在的技術難以開採。看看現在宋朝滿世界地尋礦,又得到多少銀子?想一想宋朝一年出產多少銀子吧,低的時候一年只有幾萬兩課銀。
“有,”王巨沉聲說。
實際僅是15601640年這八十年時間裡,倭國就生產了兩億五千多萬兩銀子,最高峰時一年產量幾乎達到五百多萬兩,整個明朝從倭國得到了近兩億兩白銀,這還不包括大量流向葡萄牙等西方列強的白銀。
並且當時的形勢,明朝依然處於半禁海狀態,流通不暢。
如果換成現在,只要倭國有,王巨就有辦法全部換過來,並且可以用暴力開採,提高其產量。
當然這些產量資料王巨不清楚了,只知道那時倭國的白銀震驚了整個世界,那麼產量還會低嗎?
王巨話音一轉,又說道:“這是第一步,第二步便是狙擊貨幣對外流通,這也分為兩步,第一步生產外番的貨物,外番有倭刀夏國劍,我們大宋就要有桃溪劍、精美的蠻刀。外番有倭國扇,我們就要有更精美的竹扇、玉扇、骨扇。外番有各種棉花織品,我們大宋儘量推出比他們更精美更廉價的製品。”
什麼都有了,宋朝自然就成了貿易輸出國,各種金銀也就返頭向宋朝流通了。
“次之下詔,對外貿易輕稅免稅,用之刺激輸出,而不是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