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小說> 第823章 值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23章 值 (2 / 6)

所以王巨在彼岸,只在基層執行選舉制度,上層依然是精英任命制,民意這個東東,太不可靠。

不過也不能小看了這民意,如果讓某些人將民意操控,全天下百姓反對之,則會動搖更多大臣,這三年就有難度了。

這次大鬧的後果,整個天下百姓又會對往事議論紛紛,最少有一件事是許多人都承認的,伐夏之戰如果王巨在宋朝,不會敗得那麼慘,王巨為何不在宋朝?就是司馬光文彥博這些人用手段將王巨逼走的,幸好皇帝頭腦忽然清醒過來,兩次派中使去海外,將王巨再度請回來,這才有了連番大捷,才有了整個宋朝翻天覆地的變化。

那麼以後,不論是誰,也不易操持這個民意了。

最後就是連番大捷所帶來的影響。

現在的宋朝與後世的差不多,好不容易壯著膽子派了一些船去南海圍觀美帝航母,但就是這個小小的舉動,讓無數百姓激動澎湃。

宋朝也是如此,積弱了許久,只要前線不斷地取得勝利,管王巨怎麼做,就是將司馬光的家拆掉了,百姓也不會反對的。

而且好訊息又來了……所以這些人的彈劾只有一根毛的用,並且還不是頭毛,而是更細的汗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里河過去就是北綏州,宋朝未收回來的綏州地帶,再往前就是橫山。

但這裡的橫山與王巨慶州戰役的那段橫山不同,慶州大捷過後,王巨的處理方法十分粗暴,主動投附宋朝的拉攏之,繼續忠於西夏的則強行鎮壓之。可問題是兩邊的橫山情況根本不一樣,那邊的橫山總體對西夏忠誠度不高,特別是因為兩國私商往來,讓許多橫山百姓意識到西夏的落後與稅賦的沉重,所以宋朝略表現有那麼一點強勢,就會有許多部族會主動依附宋朝,況且王巨用了那麼多反間計。

這邊的橫山則不行了。他們是西夏的老巢所在,甚至當年李繼遷能得勢,這些人最少貢獻了五分之一的功勞。

這種敵意滿滿。即便有部族投附,劉昌祚也不敢收留。

收留可以。一旦西夏大軍到來了,他們弄不好就成了禹藏花麻,但禹藏花麻捅的是阿里骨一刀,這些部族捅的可能是宋朝一刀幾刀。

強行鎮壓也不行,宋朝邊境許多官員說,橫山多堡砦,其實西夏建設的真正堡砦很少的,主要就是這些村寨。倚據山勢,用石與木柵壘寨牆。

只要強行鎮壓了,反抗必然激烈,後方西夏多少還有幾萬兵馬,即便將這段橫山拿下,宋軍傷亡也會慘重,這麼做很不值。

於是劉昌祚兵臨橫山下,將南邊的百生攆之一空,便沒有再向北發軍了。

這一張一馳間,奧妙也就出來了。

首先這些攆走的百姓要吃要喝。就會燒殺擄掠,使得本來貧困的橫山地區百姓雪上加霜,而且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自家人對自家人動手了……

前方失去了阻擋,橫山直接成了前線,一些小部族人心不安。

西夏表現不給力,不敢救援,一些部族失望。

宋軍又沒有因為鎮壓結下仇恨,於是宋軍撤退時,一些部族主動暗中派人向宋朝示好了。

那麼就在短時間內達到了拉攏一批人,再打壓一批人的目標。

正好朝廷賞賜也分發下來了,總的來說。緣邊五路皆派軍士參戰,不過延州這邊將士立的戰功最少。賞賜無疑也最少。

貪生怕死的禁兵無所謂了,給他們再多的賞賜。也休想指望他們上了戰場英勇奮戰,但大多數有血性的將士心中多少有些不平……士氣可用了。

於是鬆了鬆後,劉昌祚再度率兵渡過大里河,兵臨橫山。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