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小說> 第807章 肺腑之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07章 肺腑之言 (4 / 6)

定牧與保護水土無關,但會使百姓收益更多,其次就是容易管理。

一旦“定”起來,無論是牧還是耕,有何區別?

這樣。就能慢慢大規模的象北周那樣,全部漢化。

王巨在這裡刻意講了一個融合漢化,一個因地制宜、因時制宜。

因為在他腦海裡有兩個極好的例子。

首先是種族問題。他穿越前,歐洲面臨著綠教的威脅,美帝有種族岐視之危機,天朝同樣也有一些民族問題,那怕是比較團結的棒子還被一道三八線一切為二。

再看倭國呢,實際倭國人種構成同樣複雜,但只有一個大和民族了,基本上也就沒有民族問題了。

其次是制宜。

天朝在386手中外交開始變軟,宋化。官員腐敗嚴重。到了486,又有了房地產經濟。

但也不能說兩個大長老不好。人無完人,誰能做到完美呢?再說。雖然形成了一些弊病,太窮了,迫不得己,雖屈辱了一點,卻贏來了發展的空間與時間,經濟在迅速增漲著。沒有良好的經濟,談什麼軍事大發展?

可這些弊病在加深了,而且各個企業自己也不爭氣,除了海爾華為等極個別企業外,餘下的只知道賺取人口紅利或者利用所謂的民族品牌騙老百姓的錢,但撥了多少資金用於技術研發?

並且還不止,比如光伏產業,其實製造太極能電板同樣會產生極大的汙染,為何歐洲會打壓之?

因為它有光明的前景,所以要將這一行產業在中國的技術發展,扼殺在萌芽中。或者稍有一個好的民族品牌,立即就被外資收購去了。

所以看似的經濟繁榮,實際有許多內困外圍之危機。

因此新的大長老即位,開始打擊腐敗了,又撥兩千億發展發動機技術。

這就叫因時制宜,不斷地調節。

但在王巨眼裡,這做得還不夠。

不是機床不夠先進吧,那麼再撥兩千億。不是晶片技術不行嗎,也能撥兩千億,沒有光刻機,再砸兩千億。

雖然會燒掉很多錢,但這些產業一旦技術飛躍,會拉動多少產業得以技術進步?

然後再對那些著重研發技術的企業進行強力保護。

這才是經濟能得以持續發展的最佳道路,而非是什麼房地產……

天朝不能拿出來舉例了,但前面一些朝代也有類似的事例,只不過不那麼明顯罷了。

章惇說道:“它就是太保所說的穿衣論?”

“正是,但它比穿衣服更復雜,天冷了,大家都知道新增衣服,天熱了,大家都知道減少衣服。然而放在一個國家,想透過種種迷霧與爭議,找到正確的調節之路,卻是很難很難。”

“不過有的還是能看到的,比如國家經濟,陛下即位之初,財政困難,不得己,介甫公斂財充塞國庫,但現在國庫漸漸充盈,又增加了新的財源,因此我不斷地寬賦。然而沒有介甫公將國庫充盈,我又何德何能進行種種寬賦之舉?這也是一種調節。”

“人口膨脹,耕地緊張,會加劇兼併發生,國家就必須用一些政策控制兼併蔓延,這也是一種調節。”

“但還有的,我沒有看到,或者看到了。卻找不到化解之路,比如越來越多的宗室子弟,不供養不可能。但供養之,幾十年後恐怕連內庫的收入也承擔不了。可我卻找不到解決的辦法……”

也不是沒有辦法。

兒孫自有兒孫福了。比如未來的彼岸,若是王鉅子孫多了怎麼辦,三脈各留一人擔當那個名義上的國主,餘下的人自己謀生去吧。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