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拜師不易,收徒也不易,定了師生關係,不亞於定了父子關係,必須得耐心教導,包括做人治學,這就是韓愈所說的傳道授業解惑,所以幾十年前名臣王禹偁文章名滿天下,許多學子想拜其為師,他僅收了丁謂與孫何兩人為弟子。
雖然古代的種種都讓王巨想吐槽,不過這種師生規矩還是讓王巨讚歎不止,為什麼恩師如再造之父,人家做恩師的才是真正的老師!
正是這種嚴格的師生規矩,朱家認為王巨這次拜師會十分困難,包括王巨來雲巖縣,也未在延州城中透露。
不過王巨成功拜師,那麼向南走三百來步就到了縣學,向北走一百來步就到了張載家,會十分方便。
而且房租很便宜,一月僅有三百五十文房租,聽說主家姓劉,在城北大道邊開了一家邸店,常年不回家,聽聞是士子來租房屋,主家十分高興,就以很低的價格將房屋租給了王巨。
王巨到處看了看,感到很滿意。
簡單地將行李放下。
朱清與全二長搶著幫忙,於是王巨索性取來筆墨紙硯開始寫自薦信:
……小子家貧,父親早逝,母親再嫁,寄身於鄉野之間,孤苦伶仃,雖一心求學向道,朝暮不懈不輟,求繹文字,探索其義,然道之無傳而人之惚惑難曉也。聞聽先生至,欣喜若狂,陡膽趕赴雲巖,欲拜於先生門下,晝夜聆聽先生妙音……小子王巨再三流涕拜上。
薦信文字不華麗,但寫得十分真誠,語氣也哀婉,是人多少都有些同情心的。
然後王巨又從行囊裡拿出他以前記下的讀書心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部分過激的摘除了,只保留一些溫和有價值的,擱於薦信後面,這就是王巨的底氣!
訓古章句他的基礎很差,但他的眼界卻勝過了這時代很多人,包括部分對儒學的理解。相信張載看到這些心得後,會感興趣的。
至於底子差,拜了名份後,張載發現自己被坑了,難道將自己趕出師門嗎?到時候相信張載只好自我安慰,這小子“自學成才”,底子差再所難免。
王巨又將它們封好,在朱清帶領下,找到張載的家,張載在縣衙辦公,不過他也僱了一個老門房,王巨恭賀地交到老門房手中,讓他轉交給張載,便回家等訊息了。
…………
“小哥,你是士子,為何也練武?”全二長在一片鞭炮聲中問。
宋朝民間習武的人很多,已經出了武藝,武技,武林這些詞語,還有各種拳術,如“曳直拳”、“使橫拳”、“使腳剪”、“捕腿拿腰”、“使拳”。不過赫赫有名的太祖長拳,王巨並沒有聽說過,這個大約是後人胡亂篡造的。
全二長在練拳,王巨也帶著二妞三牛跟著他練拳。
“強身健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