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小說> 第六十九章 洩密者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九章 洩密者 (3 / 3)

包括呂夷簡也不是大嘴巴,只是在范仲淹孔道輔不斷的攻擊下,才引起後人的注意。

程勘與王巨不感冒,不過程勘在延州任上修道路,築城防,撫百姓,甚至上書朝廷請重用一些有能力的蕃將,做得還是不錯的。

朱歡這才說正事:“你看,這就是最好的紙。”

王巨推出來的主意便是竹紙。

宋朝造紙的材料五花八門,藤,麻,病繭,樹皮,秸杆,甚至水苔。但多是以古藤與麻,或者青檀樹皮與楮樹皮為材料。麻的產量低,古藤數量有限,因此造出來的紙又貴又厚,厚得能當衣服穿,能當紙甲。

江浙開始出現了竹紙工藝,不過白度不夠,而且紙質缺少韌性,“如作密書,無人敢拆發之,蓋隨手便裂,不復粘也。”蔡襄手上官員貪小便宜,一度用這種粗陋的竹紙寫公文,結果“獄訟未決,而案牘已零落”,於是禁止。不過技術在不斷提高中,到了北宋末年,這種竹紙能勉強用了。

王巨知道這段歷史,實際只要從三個方面著手就行了,一是將生料改為熟料,對竹料進行反覆蒸煮和漂洗,提高纖維的純度;二是採用天然漂白法,讓熟料長期日曬雨淋,製成精白竹漿;三是增加舂搗強度。

用生料也可以,雖然顏色發黃,卻適合用於印刷紙,但必須增加一道工藝,置一個踩料槽,然後用人工反覆踩料,就能將纖維剝離出來,充分帚化,增加韌性,成本也比熟料紙低得多。

王巨讓朱趙李幾家去杭州研發的便是這兩種竹紙。

不過還有許多具體工藝,據《天物開工》的說法,有七十二道工藝。

因此王巨將地址選在富陽,不僅後世富陽與夾江竹紙好,交通發達,文化基礎也不錯,並且這裡造紙業比較發達,從越州到杭州出了不少名紙,也有了一些竹紙的工藝基礎。

幾家聽從王巨的意見,派人立即下了杭州,得要搶新竹子上來,然後在富陽浙江江畔買了一個竹山,又高價聘請了十幾名紙匠,薪水很高,不過簽訂了天價的賠償契約,只要作坊繼續在支付著這個高薪,這些紙匠們就不能將技術洩露,否則得賠償作坊十萬緡錢。

富陽知縣看著契紙哭笑不得。

竹紙啊,什麼好東西,於是也就同意了。

王巨之所以想出這個竹紙,也是擔心,眼下他手頭經濟不緊張,可鹽不是長久之計,但天知道什麼時候中進士,即便中了進士,若是名次不高,還得慢慢磨勘。

那怕熬成知縣,象張載這樣,花銷也就夠了。可熬成知縣也不易的。要麼中狀元……那個會汗滴的。

並且竹紙出現,對讀書人也有幫助。

在他心中還隱隱有些想法,即便做了官,手中也要有資源,這些商戶若是捆綁在自己戰車上,同樣是一種資源,只是那個還遙遠。

王巨試了試,然後看著朱歡帶來的工藝,想了許久,指出幾條,讓朱歡派人下去明年再改進。

能用了,但還沒有達到王巨心中的目標。

這個不急,王巨正月裡就說過,可能會到明年,並且已經出來了,大家也等得起。

朱歡又道:“那本書張公有沒有修好。”

“我來問問,”不過王巨去張載家,又帶了一樣物事。

喜歡暗黑大宋請大家收藏:()暗黑大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