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能這樣寫,還得對文字潤色加工,再引用一些聖人的言論,以及歷史上的典故。
那麼一篇好策子就出來了。
王巨開始在腦海裡進行文字加工。
程勘在簾後都開始又著急了,王巨這才動筆。
這一動筆,筆就沒有停過。
刷刷刷,一篇六百來字的馬策呈現在紙上。
這才開始想第二篇策文。
沒藏訛龐侵耕屈野河與土門,不能單純說打或者不打。
不打十分地屈辱,打弄不好就成了忽裡堆之戰,郭恩大敗。
但不打是不行的,不以為兩國和平了國家就不花錢,看看陝西,僅是禁兵就駐紮了三百多營,一年得花多少錢?
打還是要打,但不能盲目地去打。
軍紀太差,務必整頓軍紀,沒有軍紀,這支軍隊休想打好仗。
戰鬥力太差,必須強軍練兵。
然後……淺攻!
這個戰術不是章楶發明的,首提者乃是范仲淹,只不過他沒有想清楚,因此思路不清晰,加上宋夏和平了,這條策略朝廷沒有采納,直到章楶懲戒熙寧伐夏之敗,才將它完善。
那麼何謂淺攻,首先得要有一支紀軍嚴明,戰鬥力強大的軍隊,次之組織一支精明強幹的斥候部隊,能使主將迅速得到對方的情報。
然後敵進我退,敵退我進,敵人來了,我軍迅速退回來,由堡砦防禦,敵人走了,我軍進入敵境掃蕩,一步步蠶食橫山。在這個過程中,進行區別對待,拉攏一部分對宋朝好感的部落,掃蕩對宋朝一直仇視的部落。
這條方法雖然速度緩慢,但風險性不大,而且逼得西夏與宋朝比拼消耗,西夏能耗得起嗎?
只要持之以衡地實施,不用幾十年,西夏因為戰火連連,百姓貧困,自己兒就亂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才是對付西夏類似侵耕屈野河的辦法。
而且這種穩重的策略會讓程勘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