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全文免費閱讀> 第四四八章 以牙還牙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四八章 以牙還牙 (2 / 3)

這句說完,一半官員蛋痛了。

在宋朝做官,內斂是主題,岳飛的不算,正常情況下,象王韶這樣的,那在武功上就達到了巔峰。文治上趙普不算,那麼象李沆、王旦、呂夷簡這樣的也達到了巔峰。

但他們都在風雲際會時才取得的政績。

比如李沆,那是宋真宗最奮發向上的幾年。比如王旦,那是宋真宗拜大神時的朝堂砥柱中流。比如呂夷簡,那是慶曆戰爭,國家困窘,才有機會取得的成就。

然而普通官員,想要上位,只有兩條,第一條手伸短一點,沒有大惡,對百姓不惡,那就是一個好官了。

第二條,那就得要互相吹捧,贏得一個好名聲,這豈不是拉幫結派?不錯,正是拉幫結派,不然如何吹捧,如果想做孤臣,請看張亢的下場。

所以正常的官員上位,陳襄就是一個典型。

文章寫得好,特別在儒學上頗有建樹,為官時沒有大惡,下面有鄉紳吹,上面有朋友拉,那麼就是一個名臣了。

但誰人不犯錯,王巨調查陳襄一生,難道會調查陳襄好的一面嗎?這一查,必然會查出陳襄一些犯錯的地方,再逐一放大,要命的是王巨似乎還有這個財力調查與印書,雖然會花掉王巨很多錢,但陳襄一輩子肯定完蛋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然後再到王巨的權利,王巨沒有這個權利,不過宋朝的政策是歡迎互相監督,也就是異論相攪,雖然王巨犯錯了,卻也在規則之內。

王巨這樣幹,那麼千人恨,萬人罵了,但陳襄呢?

司馬光蹙眉道:“王巨,你太囂張了。”

“學你的。”王巨不屑地答道。

關於王安石與司馬光的是是非非,爭議千古。

一是當不當變法的爭議。

二是兩人的品德爭議。

但事實讓王巨更加對司馬光反感,最好的例證,就是王安石的三不足。天命不足畏、眾言不足從、祖宗之法不足用也。

王安石有沒有說過,王巨未聽到。不過他聽到一件事,今年春天,在倒王安石之前,趙頊將王安石召到內宮問。聞有三不足之說否?

王安石道,不聞,何謂三不足。

趙頊道,陳薦言外人說,今朝廷謂天變不足懼,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昨天學士院進試官職策,專指此三事,此是何理?朝廷亦何嘗有此?

王安石緊張地說,這是怎麼傳出來的?

這也說明王安石根本沒有說過這番話,倒是王巨以前冤枉了王安石。以為王安石是傻x。

同時也說明了趙頊根本就沒有這心意,只是變法,改革罷了,就象二祖改革,否則了太祖功績嗎?

然後趙頊道,已別作策問了。

隨後調查,其典故出自兩人身上,第一人乃是司馬光所寫。其原文中有這一段話:今之論者或曰:天地與人,了不相關,薄食、震揺。皆有常數,不足畏忌。祖宗之法,未必盡善,可革則革,不足循守。庸人之情,喜因循而憚改為。可與樂成,難與慮始。紛紜之議。不足聽採。

第二人就是蘇東坡,他在擬進士對御試策中有一段。其施設之方,各隨其時而不可知。其所可知者,必畏天,必從眾,必法祖宗。故其言曰:戒之戒之,天惟顯思,命不易哉!……稽於眾,捨己從人。……丕顯哉,文王謨;丕承哉,武王烈。詩書所稱,大略如此。未嘗言天命不足畏,眾言不足從,祖宗之法不足用’也。……凡今之人,欲陛下違眾而自用者,必以此藉口。

然後大夥兒便將這個三不足當成了藉口,攻擊王安石。

那麼為什麼連後世的史書都認為是王安石說的,這正是因為司馬光。

他好名喜進,自己平時所寫的文章,刻意流傳於市井,讓文人謄抄傳揚,包括他這個三不足的《學士院試李清臣等策問一首》,以及他寫給王安石的那三封信。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