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他們的對手是王巨。
在王巨努力下,還有一些人暗中配合下,至於那些人,連王巨也不清楚,不過這個反抹黑文彥博的大好機會,抓住的人也不會少。
無論這些大臣怎麼抹黑王巨,虛的終是虛的。
因此真正的真相,漸漸也浮出水面。
那就是當初慶州大捷時,王巨看到朝廷久沒有獎勵下來,故意用了那些傷兵獻俘,逼迫朝廷發放獎勵。
再就是不想朝廷又將那段橫山重新還給西夏。
可能中間的一些手段是有點不大合規矩,但不能說王巨做錯了,因為朝堂文彥博確實是拖住了皇上的賞賜。不久也同意了“換”出那段橫山。
這便是文彥博與王巨結怨的原因。
但拋除手段外。王巨有沒有做錯?而且王巨在慶州同樣很節制,朝廷在議和,王巨大軍屯駐在鹽州。並沒有對西夏發起進攻。隨後主動將軍隊撤回。
再看前線的狀況,因為慶州大捷。這一年多來,邊境罕見的靜悄悄一片。換作以往,那一年沒有大大小小的入境抄掠事件發生?
因此道理是在王巨這一邊。
至於發展基金的什麼,高滔滔暫時還沒有注意到,畢竟她在深宮裡。
不過分析出這真相,高滔滔同樣也茫然了,因為王巨這樣一鬧,文彥博的真面目也暴露了。朝堂兩大重臣,一個變著法子斂財苛民,一個自私陰險,如何了得?
因此問了一問。
其實這個問題問得很關健。
無論怎麼替趙頊解釋,趙頊用人與控制能力確實比較差。
一個簡單的比喻,漢武帝一生做了不少事,對的錯的,獨尊儒術、窮兵黜武、殺死太子,以及用桑弘羊斂財,也有許多反對聲音。漢武帝並沒有將大家的嘴巴堵上,甚至默許了司馬遷在史書裡將他醜化,但那時有沒有象現在這麼混亂?
做為帝王。肯定需要一些平衡之道的,實際異論相攪本身也沒有錯,至少可以對絕對權利制度進行一些監督,錯的不是兩者本身,而是使用的人。
比如趙匡胤一直在趙匡義與趙普之間玩平衡,趙普下去了,又要拉上老三趙匡美上來,結果連命也玩沒了。
現在沒人要趙頊的命,但有很多人要的是這個國家的命……
至於高滔滔則更差。只是她隱約感到不妙,當然。趙頊也知道這件事拖之不得了。
於是立即連下授詔,蔡挺有功勞有苦勞。而且西夏也老實了,因此先下詔授,將蔡挺調到京城擔任樞密副使。又以曾孝寬為籤書樞密院,它在樞密副使之下,與南北院宣徽使差不多,不過後者多是武將才可擔任的官職。
其實就是挾持文彥博,因此文彥博越做越過份了。
隨後又將陳襄貶知濱州。從杭州貶到了濱州,貶得不輕。但誰讓他開起的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