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很正常,大理與宋朝的貿易,不僅是廣南西路與戎州、瀘州那邊,在北宋還有一條主道,自大理建昌府跨過大渡河、黎州、雅州,直達邛州,前往成都府。這條商道不僅是馬道,也有其他的貿易。
大理被宋朝拿下,都是宋境了,這段時間這條商道就越發的繁榮。
不過這群客人雖然個個騎著馬,然而只有一輛馬車,看樣子還是坐著人的馬車,非是貨車,另外就是幾匹矮馬,然而李老漢與茶館裡的鄉親們都沒有太注意,至於矮馬,巴蜀矮馬不要太多。
一行人也走到這個茶館,領首的一個精瘦中年人吆喝著,也讓夥計們送來茶水。
大夥兒都扭頭看了一眼,又迅速聽那個先生說書,不過這一群人正好坐在李老漢邊上。
先生也看了這群人一眼,然後繼續往下說,故事內容與真相偏差得不遠,不過用的詞語兒對王巨頗是不利。
確實,大理還好一點,但在交趾那事上,得看怎麼看了,如果拋開國家不談,王巨所做的是很有些殘忍。
那群人中有一人站了起來,但又被另一人拉著坐下。
李老漢卻是擊掌叫好。
那個拉站起來的中年大漢就奇怪地問:“老翁翁,你為何叫好?”
雖是從南邊來的,卻是一口地道的北方口音。
不是北方口音,而是地道的宋朝官話,但李老漢哪裡知道?
李老漢說道:“這位郎君,試問一句,那個王少保做法不殘忍嗎?再說大理是招我們大宋還是惹了我們大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那人顯然第一次來到巴蜀地區,儘管李老漢也是用“官話”說的,還是聽得很困難,因此愣了愣才又問:“王少保替朝廷開疆拓土,難道不振奮人心?”
“大郎,你看我這孫子。”
“嗯……”
“他的父親就是被那個屠夫拉去大理戰死的,媳婦又年青,我這個兒子死了,她就改嫁了,我這一家子只有老的小的……”
那人似乎無法反駁了,平定大理的戰鬥主要是王巨所率領的軍隊,不過熊本帶著蕃兵與蜀兵也陸續的參加了一些戰鬥,確實也犧牲了一些士兵。
若是官府撫卹不當,兒子死了。作為親人肯定只會沉寂於悲傷之中。
於是那人沉默了,半久才喃喃道:“屠夫……”
吃了一會茶,李老漢又離開了茶館。不過只是一會兒,那行人又追了上來。
剛才與李老漢說話的大漢就問:“翁翁。貴姓。”
“不敢說貴,小的就姓李。”李老漢謙遜地答道,雖然不知道這行人是幹什麼的,但看上去還是不簡單的。
“這驢車裡運的是什麼貨啊?”
“帛。”
“納稅?”
“小的家中只有十來畝地,哪裡納這麼多稅。這不是朝廷讓鄉親們用絲綿納稅,因此一到秋後,帛價漲得快。小的就在春天用幾個閒錢買帛,到秋稅時再賣出去。賺幾個差錢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