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說唱本子,他們也有手段將我醜化。”
夫妻二人正說著話。外面侍衛說道:“少保,李大夫來了。”
“讓他進來。”
李大夫走了進來,王巨客氣地親自替李大替沏茶。
李大夫搭了搭脈博說道:“王公。小娘子的病情無妨了,將養一些時日就會全愈。”
“勞煩李大夫了。”王巨說著,親自端過茶水。
“不敢,王公太客氣了。”李大夫呷了一口茶又說:“王公,小的有一句話不知當說不當說?”
“請說。”
“少保,當年儂智高生死不明,為何巴蜀聽聞後一日三驚?”
“請李大夫透徹一下。”
“少保可聽說過四十萬人齊解甲這一句詩?”
“花蕊夫人寫的,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四十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花妃子才貌雙全,但作為普通巴蜀百姓。四十萬人齊解甲,則是巴蜀之幸。大宋之幸。”
蜀奸啊……王巨心想。
“其實巴蜀並沒有四十萬人齊解甲,所以才發生了三場大動亂全師雄起義、王小波起義、王均造反)。以至那幾十年無數巴蜀黎民百姓流離失所,甚至死亡。狄將軍平滅儂智高時,許多經歷了這三場動亂的老人還活著,記憶猶新。在唐朝時,南昭又對巴蜀產生過重大傷害。故此,當時聽聞儂智高沒有死,而是成功逃到大理。巴蜀許多老人以為儂智高會帶領大理軍隊北上,這才一日三驚。其實這幾十年證明,天下一統,對巴蜀是大幸也,至少換來了前所未來的太平時光。”
巴蜀太平,非是象他所說的那麼簡單。
不過作為一個普通的大夫,能想到此節,已經是不簡單了。
“但還有一個原因,為何大家不是那麼排斥,主要是大夥是同一種族,換成交趾則是兩樣。”
他這句話多少有些巴結的味道,可王巨未說話,繼續聽他說下去。
“王公,然而普通百姓,哪裡有這個眼光。所以小的以為貴小娘子康體無所妨礙,當速離成都……”
“你不相信本官是一個屠夫?”
“能讓整個慶州百姓上萬民書的豈能是一個屠夫?就是屠夫,那也是交趾的屠夫,與大宋百姓有何關係?”李大夫說完就離開了。
“他說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