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且王巨在廣南的治理,檢括出多少蠻戶,這些蠻戶原來就不在戶冊上的。當然,官員也不好用此做文章。王巨雖然檢括出大量蠻戶,然而同樣也遷徙了大量百姓去了海外。表面上是兩相持平的。為何是表面,因為這些遷徙百姓幾乎都是赤貧百姓。他們遷徙走了,無疑會留下更多生存空間給了當地百姓。
因此未來就是朝廷繼續不支援向海外遷徙,增漲率也不會高於這十四年。
然而王巨不說,誰會想到呢?
那麼王巨為何要說出來,還會有說服力麼?
但這就嚇人了,十四年宋朝原來的戶數增加了三百萬戶!
而且就算沒有王巨的推動,在史上若是沒有趙佶之治,金人南下,那麼五十年後,宋朝的戶數總數也會輕輕鬆鬆地超過兩千五百萬,甚至能達到兩千六百萬,兩千七百萬!
蔡京帶著兩本戶冊下去。
過了好一會兒,他又面帶驚色地回來:“王公,能這樣算嗎?”
“為何不能這樣計算?”
“若是這樣計算,那會是非常驚人的數字。”
因為蔡京與堂吏盤算許久,發現以趙頊這十四年的戶數增漲率計算,那麼五十年後,戶數將增漲到一點九倍到兩倍,若是包括雲南路與交趾路,那麼會輕輕鬆鬆地超過兩倍。
全國總戶數將過達到三千六百萬戶!
至於一百年後,就更不能想像了。
那是三點八倍到四倍,七千多萬戶!也不用七千多萬戶了,只要達到了三千六百萬戶,即便有云南路與交趾路,區域性地區也要人吃人了。
王鉅額了額首,說:“立即送到宮中。”
僅是一會功夫,趙頊便下詔,讓兩府三司兩制御史臺司農寺等重要部門的主要官員一起去延和殿議事。
趙頊看到蔡京計算,也發瘋了。
呂公著遲疑地說:“陛下,這些戶數還包括一部分崑崙奴。”
隨著許多地區遷徙過來的土著人與交趾人桀驁不馴,宋朝百姓開始對他們排斥了,有的主戶忍無可忍,一邊罵著王巨,同時一邊罵著朝廷大臣多事,一邊又忍著損失,將他們賣給各坑礦做礦奴。
咱們用不起你們了。
不過還有不少安份守己呆了下來,漸漸融合。但總體來說,這部分人口絕對會負增漲的。
然而呂公著聲音很弱,雖如此,他們相比於上億宋朝百姓而言,又能佔著多少比例呢?
蔡確說道:“陛下,這也是一種證明哪。”
許多人說變法不好,若真的變法不好,為何人口增漲得那麼快?
但真不好說,增漲得如此之快,不與整個變法有關,最主要的還是農田水利法,特別是河北水利與江東圩的出現,農業技術的進步,王巨的推動。別看王巨弄走許多百姓,但在他種種推動下,增漲的百姓絕對比弄走的百姓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