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第四代。膨脹成二十八人,第五代變成了六十八人,包括這個王震。第二代沒有人在人世了。但第三代還有極個別人活著,第四代第五代活著的人更多。
要命的是王家這些後人,一大半成了官員。更要命的是更加龐大的第六代又上來了,有的已經踏上仕途。
僅是一個王家,就產生了上百名官員。王巨聽後嘆惜一聲,這樣發展下去,是想王遍天下啊……
這樣壯觀的場面,讓宋朝百姓感到萬分豔羨,但王巨聽到後。卻不知說什麼是好。
然後他又立即查了一下官員數量。
熙寧初他就建議過裁控官員數量,包括縮小恩蔭名額。減少科舉進士名額。
但在中書這一查,熙寧初恩蔭與科舉名額確實在減少。一度造成進士更貴。然而僅是過了幾年,從他到泉州,無論科舉名額還是恩蔭名額,又重新放開。特別是這次秋祭,一下子就恩蔭了一千多人。
為什麼王家有那麼多官員,不是所有人都因為考中進士為官的,正是這個苦逼的恩蔭制度。一個首相弄不好就能恩蔭十幾個後人……所以王家的官員數量才變得無比的嚇人。
然後王巨再對比,與熙寧初相比,宋朝官員未減反增,又增加了兩千多人。
王巨看後,放下卷宗,久久無語,能說什麼?話說三遍如爛草,再說下去,未必起作用,而且會更招人恨,奪人前程,如殺人父母!
正是這個王遍天下,連帶著王巨對王震都略略產生了排斥。
王巨又說道:“田翁翁,你對他說,我身為朝廷副執,不便私下見客,再說,同為中書官員,有什麼不能在中書說的。”
“好來,”老門房走出去,但一會又回來了:“少保,他說有要事,必須見到你。”
王巨沒好氣地說:“讓他進來。”
王震帶了進來。
“王子長,這就不好了吧。”王巨未等他見禮,便不客氣道。
“王公,下官也知道不好,但這件事真的必須在私下裡通知王公。”
“什麼事?”
“你看這道奏疏。”
這更不好了,地方上遞到中書的文奏能隨隨便便帶出來嗎?王巨要發作,不過想了一想,還是開啟來看。
是海南島同送來的奏摺。
海南島在宋朝算是最苦逼的地方,因此每每遷派官員都讓朝廷頭痛萬分。如果派出的官員沒有能力,弄不好就會出亂子。派出的官員有能力,則不願意前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