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全文免費閱讀> 第859章 落幕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59章 落幕 (3 / 7)

再從龐大的基層中,選出脫穎而出的官員擔任中層官員,在這之後,則是精英換屆制度了,至少不會受資本干涉,同時上來的頂級官員有豐富的從政經驗,至少不會出現宋徽宗、宋高宗與宋理宗那樣的主。

然而這樣的制度就完善了嗎,還有許多不圓滿的地方。

另外一個問題則是王巨再三所說的,權利的分配。

現在制度基本上就是決策、審議、執行與監督四種,但一開始時三省制度是尚書最貴,到了唐朝變成了中書,決策最貴,後來又變成了門下,審議最貴。

也就是文彥博這個官職,如果不放權,它也沒有多少實權,權當是一個高階顧問。如果放權,那麼就是實打實的位於宰相之上!

蔡確憂慮的離開皇宮,迅速寫了一封信通知王巨。

王巨也迅速回了一封信,說這是必然。但也沒有蔡確想的那麼悲觀,因為有一點,那便是韓縝。

朝廷也同意了將陝西路一切為二,陝西南路無疑更富裕,不僅有河中府長安等後方富裕的大州府,秦鳳路熙河路等地區同樣水草豐美,就是河西兩路也比北方荒涼的沙漠戈壁地帶強。

但論重要性,無疑還是陝西北路,朝廷置了熙河路、湟州路、河西兩路、靈夏兩路、河套兩路、府麟路九個緣邊路,但真正的備戰區卻是在靈夏兩路、河套兩路與府麟路,五個備戰區全部在陝西北路,同樣,大多數精兵猛將也在陝西北路,大規模的軍事建設包括陰山的那道長城,更是在陝西北路。

朝廷經過高滔滔同意,以韓縝判延州兼陝西北路兼緣邊五路安撫經略使。

這是高滔滔對韓家的看重,一韓二呂,韓家在宋朝官宦世家中名望最高,雖然韓縝與王巨關係不錯,但王巨休想能控制韓縝。一是掣肘王巨,二是拉攏韓家。

孤兒寡母的,有所擔心是很正常的。

但文彥博進入朝堂後,朝堂局勢必然會逐漸惡化,不過沒有了司馬光,惡化的速度不會那麼快,如沒有意外,能拖到明年年底,因此王巨給蔡確兩條提議。

第一條沒有必要招惹高滔滔反感,第二條請堅持到明年年年,因為北方邊防建設的大約得要延續到明年秋後,才能完善。如果蔡確離開相位,後果那就糟了。

然而很多事情非是王巨能算得到的,二月到了,呂公著病重去世,他的任命,導致一些舊黨大臣重新抬頭,不過其本人也算是合格,任勞任怨,不過呂公著一死,蔡確拉攏的意義也就沒有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高滔滔便強迫中書下詔,將文彥博改為右僕射兼太師加平章軍國重事。

王巨便寫了一封奏章遞到朝廷,說從明年起國家財政能出現大規模盈餘了。

原來的陝西五路全部安定下來,正式進入太平時光。其他數路也在繼續開發中,如果能保持前幾年的狀況,宋朝每年各項財政收入能逼近兩億,折成新貫,也能達到一億四五千萬貫,再加上沒有宋夏戰爭的拖累,那麼每年可以盈餘五千萬新貫,扣除一千餘萬貫國債,還能盈餘近四千萬新貫。

這個盈餘太龐大了。

因此要適度地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這個用之於民,不是送錢帛給百姓,那麼送的最後還是落到有錢人手中,貧困百姓依然嗷嗷待哺,或者養了一群懶漢。

所以朝廷得準備河工了,以及其他的一些大型水利工程,募工治河。貧困百姓沒有什麼經濟來源,現在給你們經濟來源。其實前些年大搞基建,也是這種性質,只是河工規模太龐大,王巨那時候不敢讓它上馬。

這些水利完善後,又可以造福於民。

它也是官家與臣等前些年就制訂的國策之一,望朝廷三思。

如果明年上馬,今年就要準備了,至少派相關的官員考察。

然後在後面又刻意寫了一段,文公乃國家三朝老臣,深得人望,聽聞朝廷召之進京為相,臣恭賀之。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