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全文免費閱讀> 第856章 割土(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56章 割土(上) (4 / 4)

這幾員遼將其實也挺能打的,但關健現在隔著這道黃河,大悲奴也表示頭痛。

這時隨軍的幽州三司副使劉伸提出了一條建議,造船顯然來不及了,但可以筏木為排,用鐵鏈絞在一起,然後將末端放下,藉助水流,衝向對岸。雖然這段河流不算太湍急,但比河口渡那邊要湍急得多,那麼水流必將木排衝向對面的河灘。再派勇士搶渡,佔據灘頭。再於這些木排上加設扁舟木板,置成正式的浮橋,大軍西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似乎是一條不錯的主意,大悲奴便採納了,對此宋軍似乎也無奈之,畢竟神臂弓距離夠不到,火炮也做不到全面覆蓋,況且現在炮彈真的很貴,遼軍不怕犧牲,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將所有石頭搬走,幾個巨大的木排成形。

斡特剌向宋軍發起進攻時,大悲奴也命令將木排放下,在浪頭催擊下,幾排木排衝向河西灘頭,許多遼兵藉助木排向對岸衝過來。折克行只好下令放箭,有遼兵被射死,有遼兵因為木排在浪頭中顛簸,顛到大河之中,但在大悲奴重賞之下,更多的遼兵跳上了木排。

就在這時候,忽然上游飄過來一捆捆高梁秸,同時水面還有許多油漬,到了木排這裡,一起阻塞住了,大悲奴連連下令撤兵。但來不及了,宋軍一支支火箭射了上去,河中心立即騰起大火,大半遼兵燒得七死八活。

木排計劃宣佈失敗。

然而這次火攻卻給大悲奴一個靈感,灣口那邊有好幾個不錯的渡口,最下面的渡口就是河口渡口,位於東勝州城的西邊,離州城只有數里地,並且一旦渡過黃河,離金肅城也僅只有二百餘里地,只要上了對岸,在兩路遼軍合擊下,宋軍兵力再多,也會大敗。而且東勝州城離這邊不是太遠,一天行程就可以將大軍轉到河口渡了。

但問題是宋朝於大河上泊著許多戰船,這些戰船上皆置有箭垛,如果遼軍想要渡河,宋軍只要將船舶駛過來,躲在箭垛裡放箭,遼軍就無法在河邊活動了。

不過現在卻有一個現成的辦法,在他的命令下,一部分遼軍向河口渡轉移,還有一部分騎兵來到河口渡的上游,準備牧草捆,至於猛火油,遼國很早就有了,只是缺少了相關的提煉技術,沒有宋朝的威力大罷了。

準備妥善,準備開始火燒宋朝戰船,但這時候宋軍忽然派出兩艘船,他們也拖著木排,藉助這一帶無數個灣口的優勢,用鐵錨將木排置於河中心。上游的草來了,油來了,一個個阻在這兩排木排前面。遼軍傻了眼,這當燒還是不當燒?他們不燒,宋軍替他們燒了,一支支火箭射過去,火光熊熊,卻沒有燒到宋軍的一根毛。

大悲奴更急,一鼓作氣,二鼓竭,三鼓衰,斡特剌在河西不用斥候打探,也知道這時候是在拼命,但久不見大軍渡河,這口氣衰下去,十幾萬兵馬也就沒有了,而且連帶著自己這支軍隊士氣低落,說不定宋軍挾勝渡河,幾十萬兵馬葬送在這裡,那才真正成了國運之戰。

迫於無奈,他想了許久,最後又想出一個辦法,那就是猛攻牟那山。現在宋朝派船隻密佈在牟那山以東的河面,也就是原來遼國的河段,但攻下了牟那山,等於將河段延伸到三岔灣,宋朝船隻那麼多,河段生生延長一倍多,那麼到處都是漏洞,遼軍則可以伺機渡河,頂多付出一些犧牲罷了。可只要渡過河,則是一場漂亮的大捷。

確實,這是整個囚籠計劃中最大的漏洞,如果斡特剌自鹽州撤退時,果斷地拋棄投奔他的西夏百姓,不顧辛苦,直接貫穿整個河套,向牟那山河對岸進軍,再派斥候命令天德軍向南發動攻擊,那麼逼得宋軍不得不直接派大軍與他正面作戰,即便取得一些戰果,也遠不及後面的效果。

但當時斡特剌還在想著好事呢。

於是時間又過去了兩個月,現在北河套各堡砦建設完畢,後備援軍也陸續到達,如果不是這場戰爭,王巨都準備發動軍民於陰山一些缺口處修建長城了。

現在遼軍才想起來進攻牟那山,什麼也來不及了,遼軍雖然對牟那山這幾個堡砦,但一個堡砦也沒有拿下,相反還折了一些兵馬。但宋軍最致命的殺著來了。

宋朝有許多大臣對這次用兵的花費頗有微詞,甚至有人說王巨是借債打仗!

但這些錢不是白花的,比如兵力。

斡特剌感慨這次宋朝兵力的規模,實際上從宥州到河清軍包括北河套在內,只不過分佈著三十幾萬軍民,還有呢!

現在戰事與鄜延路、環慶路無關了,由是劉昌祚种師道等將全部抽了出來,种師道為西路軍主將,其實原本王巨與章楶是想讓种師道擔任中路軍主將,不僅是作戰,也是一種培養,但恐曲珍不服,所以改為西路軍主將,孫昭、彭孫為副將,郭景修、姚古為前行,兵出火山軍。

劉昌祚為中路軍主將,也是三路兵馬的主將,以防相互不能形成配合,同時應王巨請求,朝廷頒發詔令,准許劉昌祚有生殺大權,即便西路軍主將种師道、東路軍主將曲珍,如不聽調動,劉昌祚有權斬之!同時為了給劉昌祚更多威權,又讓李憲為三軍都監。薛義、姚兕為中路軍副將,王光祖、王文振為前行,王世隆為後行,兵出岢嵐軍。

東路軍主將是曲珍,副將乃是米贇,前行是種樸,這也是三路兵馬兵力最少的一路,兵出雁門關。

三路兵馬浩浩蕩蕩向武州朔州殺去,同時打著活捉遼主的旗號。

為什麼能活聽耶律洪基呢,因為現在山後數州兵力全部弄到君子津幾個渡口哪裡了,或者困在濁輪川,整個山後遼國兵力空虛,而耶律洪基正好呆在雲州。

雲州不在前線,但自朔州有一條大道直通雲州,當年遼軍於各州囤積了許多兵力,還是讓潘美三十幾天就拿下了雲州,同時順帶著還拿下了應州。只要宋軍速度夠快,那麼完全可以在遼國主力軍隊未撤回來之前,拿下兵力空虛的雲州城,當然,耶律洪基也會被生擒活捉了……(未完待續。)

喜歡暗黑大宋請大家收藏:()暗黑大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