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全文免費閱讀> 第二四六章 五萬十萬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四六章 五萬十萬 (2 / 3)

王巨用慶州做例,解鹽成本一斤打算五文錢,實際可能五文錢還不足,運到慶州成本不是五文,而是二十文。餘下十五文就是路費浪費了。然後於慶州銷售。

但有人想將這個鹽再運到寧州銷售,那個成本就變成了二十五文,因為又產生了五文運費。但鹽商買鈔鹽是二十文,到寧州成本是三十文,為什麼,因為路費少了五文。因此會有部分鹽流回寧州,可不會嚴重。

可只到寧州,不會再向內陸流通,因為路費又增加了。就是在寧州產生影響,那也是青鹽的重災區。

然後再用青鹽對比,一般鹽商會給西夏人一斤二十餘文的交易價,但還有,運費,以及賄賂官吏將士的賄賂費用,因此到達慶州各地的成本價會接近三十文。再看原來的解鹽,二十文出鈔價,十五文運費,到達慶州成本是三十五文錢。本來味道就不及青鹽了,成本又高,試問解鹽如何在邊境銷售?

王巨做了一個估計,慶州等邊境,百姓食用的鹽,九成會是青鹽,解鹽幾乎根本就看不到。包括在華池縣他自己買的鹽,也是青鹽,就是他想買解鹽,上哪兒買去?

再說百姓的選擇,達官貴人會講究一個口味,所以京城都有青鹽,也有所謂的玉鹽。然而百姓飯都吃不飽了,哪裡顧得上什麼口味不口味?可能青鹽味道是不錯的,然而它還有一條,終是私鹽,見不得光。那麼私商為了銷售,只能將青鹽壓到與解鹽差不多的價格,成本壓到二十文。給山那邊的青鹽價格只有十餘文。

試問十餘文,西夏青鹽還能賺到什麼?當真不要開採的成本,不要運費?就算西夏私鹽量不減,那也生生地將他們一石青鹽所賺的錢減少了一貫多。

西夏一年有多少青鹽流通到宋朝,大家不得而知了,但王巨估計最少是二十萬石,多者會有四五十萬石。國家提供二三十萬石解鹽對沖,不過減少了不足四十萬貫收入,但也足以讓對方減少這麼多收入,並且百姓受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三十幾萬貫,對於宋朝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但對於對方來說,那可是要命的收入。

返回頭再說宋朝的二十五萬歲賜,明為二十五萬,再加上運費實際是近五十萬貫,但這只是到達邊境的成本,對方的布價與茶價更高,實際運到西夏能摺合出七十萬貫。再來一個解鹽對沖,一百多萬貫沒有了。西夏經濟將會整個崩潰。國將不國,民將不民。

並且朝廷也不用擔心解鹽中途流失,這件事由陝西轉運使來親自負責,然後由前線四路知州來接收,只要保證解鹽運到了前線各州。然後向百姓商人發放,那就不用擔心流失了。流吧,如慶州,頂多流失到寧州,那也是青鹽重災區。可不會再繼續向後方流失。除非陝西轉運使與前線四個知州聯手參與貪墨,那可能嗎?

“妙策啊。但西夏萬一惱羞成怒呢?”黃太監看到這裡問。這也是趙曙擔心的地方。

“無妨。”王巨繼續往下寫。

一旦朝廷實施這一政策後,西夏會有什麼反應。一是瘋狂的報復,試圖用武力來壓迫宋朝。二是象嘉佑末年那樣,做乖孫子,派使向仁宗皇帝乞開放互市。乞求歲賜。

第二條不用擔心了,也是大家巴不得的。

擔心的是第一條。

還是原來的問題,花錢買安,如果能買到安就買吧,但現在是買不到安,反而讓對方力量壯大,為什麼要買這個安?

再者這一戰的影響,若勝。西夏也會損失慘重。

黃姓太監額首,他來的時候已看到華池水飄著的屍體了,王巨這一回沒有派人打撈。讓他們繼續往下游淌,就是讓大家看看,我朝將士殺死這麼多西夏人了。

不過勝了,西夏能喘過一口氣,但沒有一年是恢復不了的。就象李元昊與宋朝三場戰役,是打勝了。但結果呢,西夏因為他的窮兵黜武。百姓到處吃樹皮,挖老鼠充飢。比漢武帝時都要更慘。

如果敗了,西夏沒有三年,都回不過來這口元氣,若是朝廷敢中斷互市,歲賜,再用解鹽對沖青鹽,西夏五年之內,都喘不過來這口氣,甚至永遠都喘不過來。若是他們再窮兵黜武,只朝廷咬緊牙關,再來一戰,也挺過去了,但西夏就下海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