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全文免費閱讀> 第十六章 人情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六章 人情 (2 / 3)

若是能教好他,相信朱歡早就能教好了。

既然自己什麼都不能教,那就讓他吃苦吧。

這才是真正的做人治學大道理啊,朱清心中感慨地想。

“行。”朱儁答道。

行,到時候你就不行了,王巨心中想。不過這樣也好,至少到時候家中有了一個半勞力,自己正在為如何收割發愁呢……

“員外讓我問你,你以後難道想參加科舉嗎?”

王巨回來後,朱清請王巨到延州,被王巨拒絕,朱清又問了趙念奴的一些情況,王巨也搪塞過去。然後朱清就看到王巨時常捧著書苦讀,這才有了這個問話。

“想啊。”王巨道。

“員外讓我帶一句話給你,若是有把握,他願意託請,讓你進州學。”

“州學哪,”王巨眼睛一亮,想要科舉必須在州學裡學習幾百天。而進州學或縣學必須三名舉子擔保,還有其他一系列的規矩,這就是范仲淹改革科舉坑的。

當然進了州縣學對王巨頗有幫助。

不要將科舉想得那麼簡單。

例如帖經墨義,實際便是填空題與解釋題,但必須對《論語》、《春秋》、《禮記》要求背得滾瓜爛熟,才不會出現失誤。

所以才有這個故事,蘇東坡應試時寫了《刑賞忠厚之至論》,用了堯與皋陶對刑法互相制約的例證,歐陽修不知其出處,待蘇東坡拜見時刻意問其出處,蘇東坡答道,想當然耳。

大家聽後也許一笑了之。

然而卻沒有細想背後,歐陽修改卷子時肯定沒有大量參考書讓他查出處的,但看到這個出處沒有出處,便產生疑問,說明歐陽修對各類書籍的熟悉。那不亞於一個簡化版的度娘。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正是這種可怕的死記硬背,辛棄疾才能在短短的《永遇樂》一詞裡夾了無數私貨。

但帖經墨義僅是踏上東華門外的第一步,餘下的還要有詩賦論策。不僅文章要寫得好,立意還要對主考官的口胃,這才能高中。

因此才華是一部分,運氣也是一部分。如嘉佑二年的科舉,未來變法派的鄧綰、呂惠卿、林希、曾布,文武雙全的王韶、章惇,文學家曾鞏,儒學大師張載、呂大鈞、程顥,星光照亮千古的蘇氏兄弟……等等,怎麼輪也輪不到那個章衡,可憐自己讀了那麼多書,居然不知道這個章衡上在歷史做過什麼。

再比如泰山三先生之首的孫復,被人稱為貫穿六經,卻四次科舉不得中,於是才隱居泰山教人子弟,再如另一個更有名氣的大先生胡瑗,聽說七歲善文,十五歲通五經,比王安石筆記的仲永可厲害多了,卻七次應試不得中。

這就是運氣……

但哀嘆運氣之前,自己必須得有本事在肚子裡裝滿墨水。

王巨之所以有心科舉,他前世就是一個學霸,何謂學霸,就是那種走上社會未必有用,但在考場卻會如魚得水的猛人。

不過他的學問與科學顯然不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