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筆趣閣> 第二九九章 舅舅們(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九九章 舅舅們(下) (3 / 4)

梁氏在屏風後悄悄觀聽著,聽到這裡,派人暗中搖了一下手。

宋朝要時間實現政權平穩交替,西夏也要時間來恢復。

實際有一條訊息已放在宋朝案頭,李秉常即位以後,梁氏垂簾聽政。派使向契丹告喪,卻沒有派使向宋朝告喪。這也罷了,梁氏書臨朝。書御殿,書稱制。這不是國主。而是太后與皇帝禮了。

但趙頊也無奈,不是他做了皇帝,就實現了平穩交接。

國家如此,乃是宰執不堪用之故,但是韓琦執政十載,樹大根深,想要換掉,十分不易。因此這時趙頊需要一個很好的環境,所以先行忍受著這股氣了。

李諒祚身死,一辱,受高遵裕之氣,二辱。

梁氏也忍了,又派出使者薛宗道前來告喪,撈點好處吧。給歲賜還不行哪,必須重開互市。

…………

就在大家將注意力吸引到趙頊登基之事上,王巨返回了陝西。

鄭白渠實際是兩渠,一為鄭渠。一為白渠,鄭渠就是以秦國鄭國渠為主的灌溉系統。

西起仲山西麓谷口,也就是涇陽縣西北開始。在西麓谷作石堰壩,利用西北微高的地形,攔載涇水入渠,向東伸展,又將沿途的治水、清水、濁水與石川水收入渠中,一直注入北洛河,乾渠總長三百華里。

這個真不容易,特別是在秦國那個落後的年代,僅是這個海撥的測量。那就需要大智慧了。

就是現在王巨帶著前世的知識,測量各河段海撥高度。仍是一個艱難的課題。特別是這樣的要渠,那怕相隔幾百裡。高度誤差也不能超過一米,否則就會出現大問題。

這條渠現在不能開發了,地形變了,可以重修,但難度進一步提高,所用經費更是不可想像。

因此工程主要是南邊的白渠。

白渠又分成三個部分,北面的太白渠,灌溉三原與富平。

中白渠,但到了高陵縣分為三支渠,中白渠,南限渠,北限渠,灌溉三原、高陵、櫟陽。

南白渠,灌溉三原,納清水與治水入渠,設陡門,三分入中白渠,二分入清渠,再於三限口設陡門,用以控制清水與中白渠,若水雨過多,利用上下用水的縣差,相繼開放,還水於清水,用以調節南白渠,清水與中白渠。

宋朝即將要修的就是這個三白渠。

因此名稱有些亂,鄭國渠,鄭白渠,白渠,三白渠。

後來索性改成了豐利渠。

涇陽位於三白渠上游,受益面積不大,但位於上游,幾乎掌握著三白渠的主要源頭,所以王巨推薦了侯可為涇陽知縣。

這個總部也設在涇陽縣。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