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筆趣閣> 第四〇一章 十條罪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〇一章 十條罪 (2 / 4)

兩人不時地下絆子,王安石同樣也不高興,目為“滕屠鄭沽”。

這裡又有一個規矩,除罷宰執,必須皇帝下詔,翰林學士草詔,送達銀臺司,然後在朝會上宣讀,才能透過。

然而兩制官員的除罷詔書,那就要宰相親自書寫了。

其他四個宰相老病苦死,只有王安石來書寫了。王安石久久沒有落筆,正好這時候鄭獬送了一個機會給王安石,有百姓喻興與妻子阿牛合謀殺一個叫阿李的婦人,鄭獬不按新律處執。於是王安石有此為藉口,將鄭獬外放到了杭州,滕甫便來救。不是說君子不朋嗎,為什麼要營救鄭獬?

於是將滕甫外到鄆州。而且這次王安石執筆很快了,迅速就將兩道詔書寫好。

錢公輔看不下去了,也來相救,外放到了江寧府。

王拱辰不服氣了,也來上書,判應天府。

只放過了一人,呂誨,這時候王安石沒有與司馬光撕破臉皮,呂誨是司馬光的好朋友,因此看在司馬光面子上,繼續讓呂誨呆在御史臺。

不但呂誨,王安石繼續在拉攏呂公著,這也證明了他感到變法的困難,渴望這些豪門之後,能協助他。

所以至今他還沒有大動靜,一是沒有想清楚,二是繼續在觀望。

做了,開始做得很小心,比如派劉彝、謝卿材、侯叔獻,程顥、盧秉、王汝翼、曾伉、王廣廉八人行諸路,察農田水利賦役。究竟全國下面是什麼情況,先了解一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再者就是這個民不加賦稅,比如鄭白渠,修好後,不加賦稅,但國家收入提高了,還豢養了五萬名保廂軍。但鄭白渠建修難度很大的,若是江東圩,河北水利,除了河工外,其他難度都不大,用錢也不多,也不是用錢不多,主要勞力是免費的,所以真正花錢的地方不多了。然而見效快。

修好了,只要守住,不讓豪強吃掉,真正分到百姓手中,國家就能納到賦稅。這也是一種民不加賦稅而國用增加。

接著免河北流民夏稅秋稅,賜河北役兵特支錢。先施下仁政,換取好名聲。

接著改革科舉,建學校復古。罷詩賦明經諸科,專以經義、論策取進士。

大蘇聽到後。立即上奏說:……上以孝取人,則勇者割股,怯者廬墓;上以廉取人,則敝車羸馬,惡衣菲食;凡可以中上意者,無所不至矣。自文章言之,則策論為有用,詩賦為無益;自政事言之。則詩賦、策論均為無用。然自祖宗以來,莫之廢者,以為設法取士,不過如此也。矧自唐至今,以詩賦為名臣者,不可勝數,何負於天下而必欲廢之!

意思沒這個必要。

是沒有這個必要,但王安石此舉大有用心,就象趙頊裁減恩蔭,馬上大名府就傳出了謠言。為何,咽喉也,輿論也。科舉改革。什麼形式都無所謂,主要就是為了這個輿論,這樣一改後,以後就能用新政,做為論策的題目,天下讀書人就不得不為新政吆喝鼓吹了。

雅一點就是大義。

趙頊當然不知道了,大蘇同樣也不知道,只是認為這樣做沒必要,因此趙頊召見。大蘇說道,陛下求治太急。聽言太廣,進人太銳。

實際大蘇不是反對變法。就是希望慢一點,動靜小一點……

過節便產生了。

但這時王安石還在觀望,這種心理也是在仿佼桑弘羊,王巨說霍光殺桑弘羊是為了贏得豪強的歡心,王安石不會這樣認為,他認為桑弘羊之死純粹是捲入了政治鬥爭才被處死的。他在變法中,雖有許多豪強反對,但還有一些頂級豪強在支援他。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