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筆趣閣> 第四四〇章 天知道呢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四〇章 天知道呢 (4 / 4)

但話就傳到張方平耳朵裡,張方平氣節很高的,當初不是附賈昌朝,而是不附范仲淹與韓琦,什麼慶曆新政,純粹是胡鬧。因此人家也自覺,俺還是呆在洛陽吧。

然後上書,說了一些青苗法不好的現象。

接著侯叔獻督促提點開封府界縣事呂景散青苗錢,呂景說開封數縣各有屯兵,沒有錢發青苗貸,於是條例司從陝西鹽鈔錢中抽出五十萬貫為青苗錢,讓呂景發貸糧二十幾萬石,又發青苗錢十五萬貫。呂景逼得沒辦法了,只好上書,這麼多青苗貸抑配下去,民力不堪承負。

這件事的真相是侯叔獻是逼得太狠了,然而開封府二十多個縣,當真不能發放青苗貸,至少能發放一半數額下去吧。

不然何來的黨爭,兩方面都不好。

要命的是韓琦上書。

說王廣廉為河北轉運使,儘管朝廷下了詔書,但繼續每借一千,令納一千三百,根本不是開始所說的抑兼併、濟困乏。又說,各鄉村每保須有物力人為甲頭,雖朝廷說了不得抑配,可上戶不願意請貸,下戶想請貸卻貸不到,能貸到必難催納。雖然國家財政困難,只要陛下躬行節儉以先天下,自然國用不乏,何必興利之臣,紛紛四出?

然後韓琦又說了,青苗貸限於農民,為什麼又放到城郭戶上了?

人家確實是十年首相,看看說得多有道理啊。

然而事實是韓琦多少家產了,一旦變法種種執行下去,韓琦得損失多少收入?

趙頊便將此奏示於兩府執政,說:“琦真忠臣,雖在外,不忘王室,朕始謂利民,不意乃害民如此。且坊郭安得青苗,大約是強與之乎!”

為什麼趙頊會說出這番話,為何變法,主要就是斂財,不然何來財政將那個黑窟窿填上,然後還要攢下大量錢財平滅西夏?

不說其他變法的手段,只說一個青苗法,有了它,若是王巨還繼續呆在軍器監,基本就能保持軍器監的花費,然後每年向軍隊提供無數精良的鎧甲武器,不用持續十年,所有將士盡數換裝!有了這個結果,當真不會提高宋軍的戰鬥力?

可是趙頊看到那麼多疏奏上來,以為外面當真是天塌了,斂財雖好,若是斂得天下百姓揭竿起義,那就是適得其反了。

但趙頊卻不知道,這一示,那可不是一個好徵兆,示好,無疑保守派氣焰會更囂張,什麼法也不要變了。

因此王安石勃然大怒說了九個字:“苟從其欲,雖坊郭何害!”

皇上,你想要斂財啊,那還能顧得了坊郭?就是他們說的是真的,一等戶不過十五貫,一年斂三貫錢,若是三分利,不過四貫五,就這點錢他們能造反嗎?

至於五等戶,只是一貫錢,一貫錢只有七百幾十文,三分利不過兩百幾十文,能造反嗎?

這就是這九個字包含的意思。

只是王安石不好直接說出來罷了。

然而這確實有違青苗法之初的宗旨,包括曾公亮、陳昇之在邊上同樣說,青苗貸可以,但就不要在城郭戶發放了吧。

王安石無輒了,得,俺一不貪二不墨,所以變法,全部是為了你皇上,連你也不支援我,俺何苦之,因此稱病不出,俺生病了,不能處理政務了。

老大搖搖欲墜,老二呂惠卿丁憂回家,老三韓絳嚇得不敢說話,下面一大群小弟急了,因此章惇與曾布來到王家,找王巨想辦法。(未完待續)

喜歡暗黑大宋請大家收藏:()暗黑大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