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道:“王巨,你言語太粗俗,這是朝會。”
“朝會又何如?最少比許多大臣安於享受,一邊狎妓,一邊作格調低下的花間詞強吧。或者你認為太祖齊民政策乃是錯誤的,士大夫與權貴應當高高一等,普通庶民百姓非是陛下的子民,而是部曲,而是奴隸!”
問題就在於此。
為什麼司馬光看到車替走卒穿羅襪不高興?
應當這是好事,代表著宋朝許多普通百姓也漸漸溫飽富裕。
其實與他所說的世風奢侈無關,而是瞧不起底層百姓,這些底層百姓能衣食無憂,不造反起義就足夠了。那也行,關健在宋朝這種時代,如何能保障百姓衣食無憂?
不但司馬光這種心態,許多士大夫都抱著這種高高在上的心態。這才是反對變法的根本所在。
可是就連司馬光,也不敢吼出,百姓就是部曲!
而且司馬光立即閉上嘴巴了。
王巨這是不想好了,他還想好呢。
王巨又道:“陛下,何謂與民同樂,就是想辦法使他們衣食無憂,這是基本條件,除此之外,應當給他們一點快樂,所以臣在華池時,組織了大型行歌。事實也證明臣的舉措是對的,否則那些蕃子不會稱呼我王小老子。”
原來王巨很低調的,也不說此事。
直到現在才拿出來反擊。
試問邊境有那麼多邊臣,有幾人被百姓稱為老子,范仲淹,範雍。以及張亢,要麼就是王巨。並且範雍三川口之敗後,這個老子也消失不見了,並且王巨的年齡,那時王巨才多點大。不足二十歲!
章惇道:“陛下,王巨乃是好意,臣也親自去看過,正是天熱之時,許多百姓前去跳水,一個個開心萬分。陛下切莫因為這件事。而責備王巨,那隻會讓天下想辦實事,愛民如子的官員心寒。”
“章卿說得中的也,王卿,只要你保持這種良好用心。朕只會嘉獎,不會責備。”趙頊道。
顯然趙頊接到了一些彈劾奏摺,不過趙頊在宮中,不知道怎麼一回事,索性放在朝會上詢問,讓王巨自辨,更沒有處罰王巨的意思,所以才有了這句話。
不過王巨退下後。更是不解,趙頊顯然這麼做,有庇護用心了。
難道趙頊不想貶放自己。但那邊陳襄仍在病床上躺著,趙頊也交待不過去啊。
真真奇怪,這無疑自高滔滔召見後,更讓王巨疑雲重重了。
繼續拖著。
陳襄氣憤不過,連續上書五表,要求離開京城。
但趙頊就是不處理。
這個還不奇怪。漸漸地連文彥博也不發出聲音了。
那就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