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筆趣閣> 第四五三章 膽大包天(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五三章 膽大包天(上) (3 / 3)

王安石就說了一句公道話。陛下即位,真沒有繕及事外遊宴,只修了太皇太后與皇太后兩個宮殿。這是孝心。難道做錯了嗎?

還有,宋朝皇宮多是木質建築,本身就得要時常翻修。

不過李常這個彈劾還能算過得去,儘管使宮中兩個太后生氣了,也貶了下去。

但呂公著這話卻不當說的。

舉甲,是小事嗎。況且又沾到韓琦這個重臣。

趙頊能記著,司馬光無輒了。至於呂公著自己呢,自王安石彈劾後。是不復對,也沒有說未說過,也沒有說說過,於是呂公著貶到廣德軍。

呂公著下江南,從東水門外坐船,許多人來送行,有人問,呂公著終於說了一句,韓琦事獨孫覺曾言過,我未言。

終於表態了,因此很多人又上書說:“呂公著素來慎重,況且呂公著哥哥的女兒指韓琦的兒子韓忠彥娶了呂公弼長女,呂氏死後,韓忠彥又娶了呂氏的妹妹),呂公著必然不會誣衊韓琦。”

這也算是一種說法。

從呂公著的性格來看,他不會說出這種無厘頭的話。

從家庭親戚背景來看,呂公著更不會說出這句話。

是你皇上確實記錯了,或者受王安石挑唆,產生了誤導。在史上,哲宗即位,呂公著又上書自辨,說是時王安石方欲主行新法,怒議論不同,遂取捨人已撰詞頭,輒改修,添入數句,誣臣曾因對論及韓琦以言事不用,將有除君側小人之謀。緣臣累次奏對,不曾語及韓琦一字,方欲因入辭自辨,時已過正衙,忽有旨放臣朝辭,令便赴任。

其實呂公著還算不錯的,至少比呂誨、司馬光、二程等人強。

但在這個自辨中,也做了小人之舉。首先根本與詞頭無關,乃是他嘴巴上講出來的,連一個存檔都沒有。王安石如何讓舍人改修?

其次這件事爭吵了十天,更不是呂公著所說的方欲入辭自辨,日已過正衙,便有旨放臣韓辭,我只好赴任。

反正宋神宗與王安石死了,死無對證,這件事又因為牽連到一個隱秘,朝廷一直沒有公開,呂公著便胡說八道了。

這件事王巨也知道,開始時他同樣也納悶過。

確實呂公著是一個很小心的人,不是大嘴巴呂誨與寇準,他怎麼能說出這番傻話?但王巨如今只是一箇中等京官,這件事牽連很大,根本不是他能過問的。

但大臣們用呂家與韓琦的親戚關係,一個勁的平反,趙頊只好頭痛地派人暗查。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呂公著說出這番話的?這一查,終於一個人坐不住了,西上合門使,李遵勖的孫子李評,他舉報了一件事。說是皇城使沈惟恭,讓門客孫棐冒充韓琦疏章,雲欲興晉陽之甲以除君側之奸。

然後孫棐遞給了李評,讓李評交給皇上。李評不相信,又將它轉交給了御史臺呂公著。大約因為這件事,呂公著也弄不清真假,才含蓄說了一句。但呂公著本心是不會誣陷韓琦的,也沒有誣陷的理由。

朝廷立即下旨,將兩人拘拿,這都是王巨所知道的,不過接下來發生的,王巨就不知道了。

這是一件極其膽大包天的事……(未完待續)

喜歡暗黑大宋請大家收藏:()暗黑大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