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筆趣閣> 第三七〇章 楊家將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七〇章 楊家將 (3 / 4)

這一回王安石終於答了一些。

但沒有答多。為何?他也才來京城,有點搞不清楚情況。並且正在與韓維、韓絳、呂公著交好,希望他們捧自己上位呢。

因此第二天趙頊又對王安石說道:“昨天閱卿奏書,所條眾失。卿必已一一經畫,試為朕詳言施設之方案。”

王安石說道:“倉促列數則不可盡善,臣還是希望陛下以講學為事,講學既明,則施設之方不言而自喻。”

好吧,那你就慢慢想吧。

實際趙頊還真想錯了,王安石不是慢慢想,他還在繼續等待著時機。現在不是到說的時候!他的資歷官職也不夠!

但在趙頊心中,反而王巨益重。

比如西夏。

大家擔心得不得了。這肯定激怒了西夏,大戰一起。宋朝現在的財政如何了得。事實結果呢?郭逵去了延州,一改陸詵的做法。直接追查是西夏何人殺害楊定的,查了出來,李崇貴,韓道喜。然後移文到西夏,不行,你們西夏這兩人殺害了我大宋官員,一定要交出來。

結果西夏派薛宗道將這兩人帶到京城,然後請宋朝冊封李秉常。不是要人嗎,我們交人。但有一條,我們殺楊定是有原因的,薛宗道便將楊定出使的醜態說了出來。

沒有這個把柄,我們如何能脅迫他到邊境商議?他收了我們西夏大批的錢帛,然而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當不當殺。

趙頊抱腦袋了,這就是朕賞識的勇敢大臣楊定?

算了,殺了就殺了吧,而且西夏也不索要綏州了,於是這才行冊禮。

畢竟這時候宋朝仍沒有充足財政與西夏交惡。

實際這就暴露了一個問題,西夏現在情況也不好,因此宋朝一斷歲賜,一關互市,西夏人傻眼了。這才不甘心的預設了宋朝侵佔了綏州。

果如王巨所料!

但事情並沒有結束,在秦州的西側就是熙河地區,實際就是唐朝的渭州地區。後來吐蕃擴張,渭州淪陷,於是唐朝將平諒改名為渭州,這個後來的渭州才是宋朝的渭州。原來的的那個渭州則成了古渭州。

宋朝是受虐型的,自兩次北伐失敗後,宋朝政策轉向了內斂,對開邊也不感興趣。

吐蕃開始也不大老實,但被曹瑋打寒了心,加上西夏擴張,迫於西夏之逼,宋朝與吐蕃形成了一個鬆散性質的聯盟。因此對秦州西界的劃分十分模糊。向宋朝表示誠服的美其名曰熟蕃,不誠服的美其名曰生蕃,但對生蕃也不強迫。只要大家不鬧事就行了。

因此慶曆戰爭時,秦鳳路影響不大。

然而角廝囉年老,將國事交給董徵處理後,情況發生了變化。先是禹藏花麻投靠西夏。於是李諒祚舉兵攻擊董徵,屯於古渭州城。其熟戶向張方平求救。張方平飾樓櫓為守城之備,盡籍諸縣馬,悉發下兵,以為防備。司馬光上諫說張方平怯懦輕舉,請加竄謫。所以趙頊受王巨影響,在大殿上才說出那番話,不打不好,打了也不好,你們讓邊臣如何做事!反正橫也能挑出刺。豎也能挑出刺!

後來董徵將李諒祚擊敗,古渭城又重回吐蕃人手中,不過董徵大本營在湟州。無意經營這裡,宋朝迫不得己。吐蕃人不要了,我們宋朝再不要,西夏人將古渭城佔據了,接著南下,那就是洮州、岷州,那很不好……仗打到四川了,南絲綢之路也中斷了,於是只好派兵防禦。也就是說現在的古渭城又重新回到宋朝懷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然而宋朝得到的只是古渭城。但北面全部成為禹藏花麻的地盤。

西夏人又與禹藏花麻聯手,生生將秦州西北數百里之地的熟蕃擄走,擄成了空地。

宋朝詢問,西夏人答道,與我們西夏無關,有本事你們打去。

當真無關?

因此迫於這種情況,以及西夏國力正是虛弱的時候,知秦州馬仲甫看到這種情況,便寫信給韓琦,於古渭城北面的散渡河畔築一險堡。取名為篳篥城,與古渭堡形成聯防作用。那麼以後西夏就不易深入到秦州地界大肆擄掠。並且可以保護耕地,充軍實而省糧運。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