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筆趣閣> 第459章 空談嗎?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59章 空談嗎? (2 / 3)

“可以與延州渭州聯手用兵。”

“好吧,那又以誰為首?”

渭州是蔡挺,王巨的老上司,不能讓王巨位於蔡挺之上吧。那麼以蔡挺為首,但延州呢,有韓絳與郭逵,韓絳是陝西宣撫使,又是平章事,別忘了郭逵,他也是西府副相。他們甘不甘心位於蔡挺之下。還有呢,長安的曾公亮,面對這樣的大功,老曾若是紅眼也來搶,到時候怎麼辦?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不用打,自己兒就亂掉了。

“即便幾路能團結默契的聯手,亡國在即,西夏人必然會瘋狂的反撲,那樣我朝大軍損失會更慘重。試問國家財政如何?”

王巨從張若水哪裡得知,今年國家嘗還了三千萬積欠。

趙頊即位第一年情況最惡劣的,大行得花錢,河北又大旱。前年情況也不大好,黃河河決。所以去年春節邊上,趙頊開啟內庫,諸位,你們看,內庫的錢帛也用沒了。

不過從去年漸漸轉好了。雖然黃河再次河決。今年情況又比去年情況更好些。

這中間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西北用兵軍費漸漸節省。

比如種諤的羅兀城一系列的戰爭,花費不過六百餘萬貫。

其一就是陝西本土產糧,包括綏州在大三川口的屯田,種諤雖然用兵規模大,也不過從鄭白渠與河東調了少量糧草。餘下的皆是大三川口自己的出產。僅憑藉這一條,就節約了大量費用。

其二就是韓琦的義勇,原來運糧,一是用廂軍,廂軍不夠怎麼辦,從商人手中買糧。或者用鹽鈔茶鈔換糧,那麼不能讓商人虧本吧,因此糧食運到西北,得算上巨大的損耗、人力成本,於是出現了一斗粟一千文的天價。並且這些糧食裡還夾雜著泥沙與黴糧,朝廷花了大錢,但士兵都沒辦法吃。

糧食僅是其中之一,還有許多其他的物資與輜重呢。

現在有了韓琦的義勇,朝廷便將他們當成變相的廂軍了,養一年廂兵一年最少給三十貫錢,但義勇所給的不過是一些鹹菜錢,就是這個鹹菜錢。上面還有將領剋扣。

無形中朝廷確實節約了大量費用,至少運到前線的糧食,士兵能吃了。

不過陝西百姓也坑苦了。

所以有一些士大夫用了民怨鼎沸這個詞。怦擊種諤開邊。

實際一樣,如果採取宋仁宗時的策略,國家用費會增加一倍,這個用費哪兒來的,還不是從百姓頭上斂來的。

其三就是沒有出現致命性的潰敗。比如定川砦一戰,不僅死了數萬宋朝將士。因為是致命性的潰敗,糧草輜重器甲一起為西夏所得。那都是錢,而且運到了前線。還是不少的錢。

軍費花費不大,於是朝廷嘗試著開始償還積欠。

史上王安石如何償還這個積欠的,王巨不清楚,只知道即便王安石下去,這個積欠還沒有全部償還清,但相信在熙寧三年這一年,不會一出手便償還了三千萬。

這便是王巨帶來的變化。

提前裁兵,提前推出坊場河渡,第一年裁兵得給大量安置費的,到今年給的安置費就少了,也開始見效了。僅是這兩條一進一出,就為宋朝變相地增加了近兩千萬的收入。

況且還是棉花,蔗糖,火藥推廣所帶來的坑礦增產,以及青苗法的盈利,雖然一年不足三千萬,但相信也差不了多少。畢竟王巨所算的是貫錢,而張若水所說的三千萬是匹絹)、貫、石米麥粟豆)、束草)。

還有呢,薛向總掌南方經濟的調控,加上朝廷強控浮費,那麼一年也能為宋朝帶來一千多萬貫的隱形收入。

因此即便朝廷償還了三千萬,國庫裡還有一些“存貨”,這也是王巨討要大量物資的原因。手中有糧有錢有兵,大會戰時才不會慌亂,象種諤好心替國家節約成本,於是羅兀城之戰打得磕磕碰碰的,誰領了種諤的情,最後還是沒有拿下羅兀城。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