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筆趣閣> 第634章 足跡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34章 足跡 (2 / 4)

也不是全部說王巨壞話,還有一些訊息靈通人士,聽到王巨不少傳聞,認為王巨是好官,是蘇緘誤會了。

其中有兩人在爭辨,說的是當地土語,王巨又聽不懂了……

謝晨忽然臉色鉅變,低罵道:“這些刁民。”

大約其中一人說了很難聽的話。

“子沾,莫要動怒,實際這是一件好事,百姓對我期望低,那才能做出政績,如果期望高了,就象我當初初到泉州那樣,反而不好做事,做了,恨了。直到第二年才漸漸好轉。”王巨勸說道,罵就罵吧,當官的,就是被人讚的罵的。那怕是再壞的官,也會有人愛。那怕再好的官,也會有人罵。

然而宋朝好就好在這裡,沒有堵住悠悠眾口,這也是一種變相的監督。

“我很想問一下他的名字,再過一年後,看他如何評價明公。”

蘇緘在邕州雖犧牲了,但留下了濃濃的一個足跡,王巨也會也必然留下一個更濃的足跡,而且不是邕州,而是整個廣南。

與軍事無關,既然經略了,那就有民生與經濟……

東風徐吹,遠處海面上駛來一支浩大的船隊,市舶司的官員與衙役一起忙碌起來,這麼大的一支船隊,那意味著會帶來無數稅收,以及大量的香料珠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高文秀用手搭在眼睛上方,眯著眼睛問手下:“咱家眼睛不大好,來的可是泉州船隊。”

這句話有一個歷史背景。

宋朝市舶司分成四處,廣州,泉州,杭州灣與密州。

密州是王巨推薦後成立的,實際沒有王巨,密州也會出現市舶司,但那要更晚一點。

杭州灣不是杭州一處,而是分成秀州與明州、杭州三個部分,好幾個處,多時有五六處。有時又取締了一兩處,那麼只有三四處。變動最大的就是秀州。

杭州灣市舶司雖數量多,可規模最大的仍是廣州與泉州。

這也是時代產物。

唐朝最初對外港口就在廣州。因為唐朝禁止百姓出國,所以海商多是外國人。大食與南海的海商,有的外國人開始在廣州定居。後來唐朝分裂,南漢幾代人君雖然昏庸,不過對市舶司這塊還是比較看重的,畢竟它能帶來許多收入。

因此外番海客,多將船駛入廣州港交易。

泉州港後來居上,也是因為唐朝,唐朝不準百姓出國。但不是不準百姓造船,後來泉州海船技術漸漸超過了大食船與南海船,於是有了一個龐大的造船基地。然而因為福建路人口太稠密了,又是地少山多地形,其實從唐朝時就有百姓私自出國出海謀生。

五代十國開始,沒人管了,宋朝同樣沒有禁,因此出海謀生的人變得更多,包括到海外做生意的,他們的船隻多駛回泉州港交易。因此造就了泉州港漸漸後來居上。

但沒有王巨帶來的變化,現在兩港規模彷彿,直到王巨將重心轉移到海外。自己又在泉州擔任了四年半知州後,泉州港才正式取代了廣州港頭號市舶司的地位。

不過王巨的那些船隊,還有一部分疏散到了杭州,密州與廣州。

別的船隊都有一些走私行為,包括大食船隻與極少數廣州本地海客的船隻,甚至一小部分也湧到廣州來交易的泉州船隻,特別是廣州這種地形,現在廣州港下面的島嶼更多,番禺、中山、順德、江門、斗門、珠海、澳門這些地區多與陸地不相連。而是一個個大大小小的島嶼,以至廣州入海口處外。分佈著大大小小几千個島嶼。包括廣州港的對面,就有許多島嶼。這種複雜的地形也意味著更容易走私。不過王巨與延州十商戶名下的各支船隊絕對沒有任何走私行為。

而且他們一來就是十艘以上的大型海船,廣州市舶司的官員又不清楚底細,所以呼之泉州船隊。

一個衙役眺目遠望。

船隊是藉助漲潮而來的,但在潮尾,否則在潮頭上潮水又太急了,停泊時就會發生危險的撞擊。有的水手在放下風帆,不過有的桅杆上飄揚著各色旗幟,其中有不少鮮豔的紅色旗幟。

衙役說道:“是泉州船隊。”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