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總穴,才有風,總有風,才能“捉影”。
不少蠻兵確實佩著兩把刀,難道佩著兩把刀就代表著勇敢?
前世曾看演義,說什麼雙槍將的什麼。
實際放在戰場上那來的什麼雙槍將,比如騎兵,唐朝多用槊,宋朝多用長柄大刀,因為還要順利提著馬韁繩,所以多讓王巨改掉了,變成了蒙古戰刀式的弧形馬刀。
步兵同樣也讓王巨改掉了,要麼弓弩兵,要麼刀兵,或者有其他兵器,但什麼雙刀,雙槍罕見的兵器,王巨同樣戒律不得使用,而是變成了一手拿著新式帶弧線的提刀,一把拿著藤盾,不僅能擋箭,還能抄對方的兵器。
因此這個雙刀讓王巨冷哼一下,又略過。
再看他們的裝備,幾乎連鎧甲也沒有,因此攻山時儘管用標牌擋在前面,還是不斷地出現傷亡。
裝備也可以忽略不計。
又看人,有一種說法,說是自杞蠻可能是外來人種,自蒲甘國那邊進入大理,再流落到了自札,因此風俗與其他烏蠻盤居大理東面的各個蠻部)不同,生潔,而且人種略有些高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王巨用望遠鏡看著,並沒有感覺得到這些蠻部比烏蠻高大,外貌區別也不大。可能是愛潔再加上兇野,讓百姓造成錯覺,又形成傳言。但不愛潔,在這溼悶的群山地區,確實容易生各種疾病的。另外就是傳言,這些蠻人不習漢語,現在就是大理也有許多人會說漢語,識漢字了。但王巨估計這是有意裝腔作勢,俺們一頓蠻語說了,你們漢人怕不怕?但就是不裝,王巨也有辦法讓他們說漢語!
繼續看陣型,陣型很散亂。或者說根本就沒什麼陣型,亂蓬蓬的一團。
他在看,燕達與曲珍也在看。
為了這個望遠鏡。王巨刻意派了船去大食訂做,前後做三千多副望遠鏡。一半捐給了朝廷備作軍用,一半留在海上,便於航行需要。
因此軍中現在主將幾乎都有了這玩意。
燕達說道:“胡廣林這次做得不錯。”
他指的是胡廣林固守的地點,位於一座孤山,孤山下面是一個草甸子,這個草甸子比較平坦寬闊,只是上面有一條小河,河谷略有點深。但離主戰場還有近三里路遠,因此這是一個足以讓騎兵馳騁的好場所。
其實這是王巨有意的交待。
即便自己不打大理主意了,這兩條道也很重要。南邊是白衣九道與特磨道,但危害並不大。主要就是這個自杞道上的一些蠻部瞎狠窮狠,頗是麻煩。
於是王巨很早就有了一些交待,包括這些固守地點的選擇。
他沒有講內幕,只說了一句:“兩面包抄吧。”
對付這群烏合之眾,也不用什麼陣型了,絞殺就是。
一行人下山,隨後燕曲二人將騎兵分成兩部。衝了過來。
只是一個衝擊,也沒有那個蠻人悍不畏死了,一個個逃跑。
然而這裡是草甸子。上面只有稀疏的樹木,以及刀耕火種種下去的豆子,在這裡人能跑過馬嗎?
王巨看到如此,讓傳令兵揮旗。
於是燕曲二人率部再調過頭一個衝殺,同時大吼,投降不殺。用漢語喊的。然後王巨就樂了,前面漢語喊出來投降不殺,後面趴下一大片。不是說不會漢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