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巨臨行前,給他寫了一封信,以前王巨招收的許多門客,都帶到彼岸擔任各個部司以及各市主要官員了,或者管理著龐大的商業。如果成立公司,王巨手下這個公司乃是這世界上最大的公司。盈利率放在國家當中,也能排到前五位。
但有幾個人留了下來,如韓韞。如協助章楶的幾個門客,不過這些人。也將陸續一一從雲南路撤到彼岸。另外還有葛少華。實際葛少華也想去彼岸,哪裡才是他的家,而在宋朝,特別是輿論未扭轉之前,葛少華所到之處,都會遭受著無形的排斥。
因此王巨刻意寫信給他,再忍上幾年,到時候向朝廷提出致仕。然後再去彼岸。
看著岸上一張張帶著笑容的臉,葛少華心情很激動。
“看來移民在這裡生活得確實不錯,”張商英說,他又道:“到那邊看一看。”
說著,走向東南幾里外的一處所在,在這裡有許多工棚,去年遷移過來的移民大多數先安頓於此處。根據各人的情況,先行讓各個邸店作坊招聘,然後官府才派人過來安排。
許多移民已經安排好了,還有一些百姓。不過豐市派人送來許多食物,衣服,應當做得還不錯。最讓張商英感慨的是每一個移民都穿上了新衣服。這顯然是諸海客給的“福利”。
張商英心中想,移民多了,必然增加房屋,所以城市也一年比一年擴大了。
其實不僅是移民,王巨很早就派人下令,如果一對夫婦,能在兩胎外多生下一個子女,那麼一週年抓周時,官府會贈送相當於十貫錢的財物。如果長大成親,官府會贈送一對新人相當於二十貫的財物。以此獎勵百姓多生多育。
百姓生得越多才越好啊,因此這邊一對夫婦往往平均下來。能生下五六個孩子,所以從內部來說,人口擴張也很快的。
並且最早一批來的移民,他們的子女也開始長大成人了。
當然,在這二十年內,這邊仍渴望著從宋朝那邊遷過來大批移民。人口缺得太多。
就是未來一百年兩百年,仍需要彼岸大批的移民。不過那時候,人口欠缺不會象現在這般。
張商英沒有多想,說:“我們去州衙吧。”
得辦正事了。
幾人進了城,張商英忽然又說:“原來也有窮人啊。”
黃和在豐市城呆了很久,自然瞭解真相,說道:“張公,這是必然,有的人吃喝嫖賭,好吃懶做,或者遇到天災人禍,但這些海商們先前已經資助了糧食、房屋、衣料,甚至包括工具,也安排了未來的生活,可自己不做事,海商們也就不管了。不過海商們又下了一條命令,鼓勵一些富裕的商人或主戶捐助善事,並且用這些善款來抵消稅賦。然後再安排這些富商家中的娘子,設立一個機構,專門管理這些善款的去向,如修橋鋪路,賑濟寡貧,興修學舍等等。如果貧困人家遇到天災人禍,可以向這個機構提出援助申請,然後看情況對其戶進行一些幫助。不過那些好吃懶做的,那就不會管了。”
“這個好啊……”張商英喃喃道。
實際就是王巨在慶州劃分善戶的加強版,從美帝哪裡學來的。
天朝的學雷鋒,做好事,不留姓名,不準求回報,這個道德標準太td的高了。
但這是極少數人。
而且現在這邊各行各業,生機勃勃,窮得沒辦法了,也逼得這些人最後放下身體。
幾人來到州衙,找到樂知州。
看到故鄉來人,樂知州十分高興,連忙吩咐家人沏茶上來。
張商英問王巨何在。
樂知州說王巨帶著一家老小去了大山那邊的溫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