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筆趣閣> 第767章 控訴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67章 控訴 (3 / 5)

司馬光瞅了一眼富弼。富弼確實不行了,還是俺來吧,他走出來道:“陛下,由臣來說。”

趙頊厭惡地皺了一下眉頭。

其實在史上,趙頊雖不喜司馬光,但也一直將司馬光當成了一個重要的棋子。

然而因為王巨反覆地洗腦,在這個時空的宋朝,司馬光比另一個時空的宋朝更加悲催了。這個司馬光就不知道了,但是勿用置疑,司馬光不僅對變法恨到了極點。對王巨也恨到了極點。

司馬光從袖子中掏出一個劄子,開始彈劾王巨。

第一大罪狀,就是將富弼等人軟禁。

不過趙頊袒庇王巨。說是他下的詔令,司馬光只好當場改變了,不是軟禁之罪,而是第一天傍晚時分,王巨親自騎馬到驛館對富弼等人進行恐嚇威脅,不管怎麼說,富弼也是德高望重的前輩吧。

當然,因為趙頊的袒庇,這一條怦擊得不夠猛烈。

不過也有部分大臣還是認可的。

為何。儘管現在八成大臣認為,朝廷真的需要王巨。但在一些老傢伙心中,多少還有些不平衡。畢竟王巨虛歲才三十六歲。

而在宋朝論資排輩,依然有很大的市場。

並且不管是否是皇上下的詔令,王巨將這些重臣軟禁了那麼多天,也是不對的。

第二條罪狀那就噁心人了。

祖宗之法說齊人,王巨也說齊人,但兩個齊人一樣麼?祖宗的齊人只是為了緩和矛盾喊出來的口號,但到了王巨這裡,卻成了真正的相齊,士大夫與武卒相齊,父母與兒子相齊,天子與庶民相齊。沒有尊卑之分,由王巨這樣執行下去,國還是國麼?

不要以為司馬光是攻擊王巨,實際這一條罪狀大半是發自他內心的想法。

在他心中是極其重視名份尊卑的,所以《資治通鑑》從魏趙韓三國瓜分晉國開始修著。

同時也喊出販夫走卒不能穿羅抹,這句讓後人感到無比荒謬的話。

因此站在後人的角度,公正的評價司馬光與王安石,不錯,黨爭是從他們手中產生的,王安石性格很倔,變法確實有不少不好的一面,但心性上,王安石絕對是高潔的,用心也是良苦的,就是變法不好吧,也只能說王安石好心辦了錯事。

但司馬光嗎,除了《資治通鑑》外,幾乎是一無是處了,當然,有可能李剛父子會很喜歡。

他是這樣想的,然而加了士大夫與武卒相齊,父母與兒子相齊,天子與庶民相齊,豈不是更噁心人?不過還真讓他說中了,王巨想推廣的正是這種徹底的齊人,但在宋朝,卻從未流露過。

因此許多大臣就在心中想,王巨真的是這種齊人嗎?

包括老王也覺得過了,王巨頂多想的是齊稅罷了,但就是齊稅,他都不敢執行,執行的僅是齊商稅,而且一再說了,不是絕對的齊,只是理論上的齊,也就是上層的權貴商賈稍稍納一些稅賦,以便給底層百姓與國家財政帶來更多的生機。

不過有部分大臣卻被司馬光誤導,如果真的這樣齊下去,齊到最後,會不會真的出現士大夫與武卒相齊呢?

第三條罪狀又來了。

永樂城之敗,乃是朝廷窮兵黜武之錯,與文彥博有何關係?莫明其妙地將三朝重臣貶到了杭州。僅是因為一個小小的商賈,就將文彥博再度貶到了池州。

難道文彥博沒有一個商賈重要?

司馬光身後就站著許多商賈,但即便在宋朝,商人也是原罪。司馬光當著他們的面說,這些人也沒有多少排斥,而且在他們心中,與文彥博相比。確實屁都不算一個。

實際上朝廷將文彥博貶到杭州,是有兩個原因的,第一個乃是文彥博可能是刺相案的幕後指揮者。第二個正是他無孔不入的打探,得知王巨與趙念奴的隱私。逼得王巨遠走海外,導致兩場前所未有的慘敗。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