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筆趣閣> 第800章 點將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00章 點將 (1 / 5)

“唐朝人口最巔峰時乃是天寶之時,到了晚唐,人口數量並不多,然而因為兼併嚴重,一場旱災到來,百姓紛紛揭竿而起,最終導致唐朝真正滅亡。如果兼併繼續蔓延擴大下去,人口膨脹又是如此厲害,其實不用多,三十年後,就能看到我朝種種危機了。也就是諸公如果壽命長,就能看到了。”

大夥都喘著粗氣。

其實這個戶數統計遞到戶部,也將戶部官員嚇了一大跳。

王巨不提醒,頂多說一句人煙稠密罷了,但王巨再三提醒,如何不意識到其中的危機。

實際有一些有先見的大臣,如包拯,早在宋仁宗時就提到了這個問題,說人煙稠密無法想像,未來會給宋朝帶來種種危機。

但那時候才多少戶?

現在包括南方三路,近兩千萬戶,自古以來,可有過兩千萬戶的記錄?

雖然它也說明宋朝內治確實做得很優秀,不優秀,人口增漲的速度就沒有這麼快,但繼續增漲下去呢?

李清臣問:“太保,即便沒有兼併,這樣下去,我朝也會出現種種問題。”

“沒有兼併,就容易解決了,其實只要兼併不蔓延,就有辦法緩解之,比如我將山陵灘塗湖澤交由個人或者數人承包經營,專人經營,不僅造福了其他百姓,也會得到更多的物產,同時它也是在變相地阻止兼併蔓延。”

“新機器技術在發展,已經有一些田地多的主戶購買之,用之灌溉排澇,只是現在它價格仍然很貴,一旦技術進一步提高,價格下跌下來。同樣可以普及,就可以提高單畝的產量。”

“高產雜糧的補充,並且它們還多是耐旱作物。可以提高全國糧食總產量。”

“朝廷撥款,用於農田水利與興修道路。不僅會繁榮經濟,也會增加耕地面積。”

“彼岸在不斷地改進船舶技術,隨著海船變大,運輸成本會下降,因為彼岸地廣人稀,往往一石稻米只有一百餘文錢,還有,交趾路的開發。那麼就可以利用海船,南米北調。”

“不要因為彼岸是一群商賈就岐視之,況且他們愛國之心不亞於我等,也不要因為彼岸遷徙百姓而排斥之,且不說彼岸在逐步將各市變成州,交給我朝管理,就是不能管理,隔著萬里大海,他們又能威脅到我朝嗎?相反的,同種同根。只會互相幫助,互相強大。那麼彼岸的遷徙,也可以寬鬆一部分人口猛烈增漲的壓力。”

“還有。可以出臺其他一些措施,比如鼓勵百姓晚婚晚育,獎勵一些改良作物種子、提高產量的百姓……”

“晚婚晚育?”趙頊奇怪地問了一句。

“結婚生育儘量晚一點。如果能做到這些,大宋就可以確實兩百年無憂了,諸公或者問兩百年後怎麼辦?那太遙遠了,但如果真的想兩百年之後,那只有一條,提高技術,不僅是新機器。還有肥料,種子的改進等等。否則不用多。我說三十年也許誇張了,五十年後我朝必因此而危矣。”

王巨說得還有些誇張。

首先這個人口增漲的比例不對頭。不是搜刮出多少隱戶,或者南方收回了幾個州,那幾個州實際也沒有多少百姓。

這個激增主要還是王安石發起的農田水利法,包括江東圩的開發,還有王巨以前敲邊鼓的輔助性措施,現在開始收紅利了,帶來了第一波人口激增。

如果未來朝廷不變動王巨這些政策,那麼十幾年後,宋朝又會迎來第二波人口激增。

但過了十幾年,激增的速度必然慢慢地降下去。

其次王巨說得確實有些誇張。

只要宋朝不出現宋徽宗這樣的人物,再加上拓出幾路之地,以及新機械的出現,不敢說象後世水泵那樣普及吧,至少會起到一些作用的,以及這些雜糧的提前出現並且重視之,那麼宋朝能容納的百姓數量是兩億五千萬之巨。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