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臣替大宋效勞的第一件事,第二件事便是器甲與一些新技術。有人說臣對大宋有理財之功,非也,臣的那點功勞乃是寄託在祖宗留下的許多寶貴遺產上,沒有祖宗的內治,如果讓臣去了漢唐,便無法取得這些微薄的成就。也是寄託在介甫公變法上,沒有介逋公變法打下的基礎,臣依然無法取得這些微薄的成就,還有陛下的支援。也非是軍功,如果不是這個內治,不是這種強大的財政,臣同樣會失敗。臣所做的,只是正確利好了我朝這些優勢罷了。但臣真正的功勞是什麼,那就是這些技術方面的學問。”
“以前皆將這種學問當做奇技淫巧,避之不及,但被臣及時撥亂反正了。比如坑礦,如果沒有火藥,我朝鐵產量就不可能達到億斤以上,那麼縱然沈存中改良了機車,也沒有足夠的鐵資源修路,西北供給,兵力調動,依然會成為我朝難題,甚至制約我朝的發展。”
“眼下西北平定,遼國退讓,但我朝長久以後,面臨的最大威脅依然還是北方遊牧民族,且燕雲門戶還在契丹掌握之中。為何北方遊牧民族一直成為中原王朝不解之題?他們逐水草而牧而生存,以肉為食,因此許多戰士個體強壯,善長騎射。越封閉越落後,越落後越野蠻。所以人煙稀少的女真人與阻卜人,能困擾強大的契丹,所以契丹能困擾我朝。”
“不過文明先進終是大勢所趨,我朝在新技術帶動下,器甲優勢越來越大,如果不是這些新武器,則不能很順利地拿下西夏靈州、順州、定州、興州等城池,也不能迅速拿下契丹的武州、朔州、寰州等城池,從而讓契丹來不及調動大軍,遼主倉皇逃竄。”
“但這些武器還不夠強大,臣打算去彼岸專心研發一種更強大的武器,這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等它研發好了,臣會派人將其技術交向朝廷。”
“為了支援我朝,彼岸捐助了許多錢帛,金銀,這讓彼岸一些商賈對臣頗有怨言。不過若年後,彼岸財政會再度健康。他們終是宋朝子民,朝廷每次前線慘敗,所有百姓如喪考妣,每次大捷,所有百姓聞之雀躍。陛下,不僅是士大夫,其實普通的百姓也有愛國心,就包括那些遷徙到彼岸的商賈與百姓們,只是在臣的擠兌下,抽調的錢帛太多了。然而恢復過來,如果朝廷有收復燕雲之舉,相信許多人還會繼續支援朝廷的。”
“也許那天臣也很老了,不可能來到中原,以攘盛舉,但可以進一步勸說他們,出錢出力,再加上我朝的繼續發展,搭配更強大的武器,收復燕雲不再是一個夢想,甚至一個前所未來,更強大更富裕的大宋會屹立起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有了這麼多理由,所以我才離開宋朝的。
然而看怎麼聽了,對王巨疑心的人則能聽出來,去了彼岸,王巨想謀反也不行了,不僅隔著大海,彼岸百姓也不會同意,畢竟他們都是宋人。
感慨的人聽了,則會感慨萬千,王巨做了這麼多,下場是到了彼岸來逃避猜疑,但就是這樣,還在努力效忠著大宋。
王巨又看著趙佣說道:“殿下,朝自太祖以來,幾位人君皆兢兢業業,這是我朝億兆百姓之幸也。然因為對自己過於疏忽,晚年身體皆欠佳。如果太祖不是英年早逝,我朝武功上必然會更強大。如果不是太宗英年早逝,我朝內政會更強大。真宗晚年因病,疏於政事,由是國政每況愈下。仁宗也是如此,英宗同樣誠為可惜。現在陛下又病重了。”
“殿下,我朝需要一個英明之主,但更需要一個身體健康的英明之主。臣再說一句話,食不必過精,但必須吃飽。衣不必華麗,但必須要防冷擋寒。政務不能鬆懈,但必須與諸相公共同努力,而非是一人親勞,以至身體壞了,政務卻堆積如山。靜可以,也須動之結合。前人說孤陰不生,孤陽不長,亦是此理。”
王巨又看著諸位宰相說道:“上古時代,祖先倚水澤而生存,環境惡劣,洪水氾濫,蟒蛇叢生,鱷魚遍佈,兇獸密集,故祖先猱合了它們的形象,演化成龍,成為漢人的圖騰,但正是一代代祖先的開墾,才有了這方天,這方地,因此我們要尊重我們的祖先。”
“諸公,我以前說過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可因為一代又一代人的透支,使它惡化,半水半沙,誠為可惜。但正因為有了這方水,才使我們飲,才使我們灌溉,正是因為有這方土,才使我們一代又一代人有所種,有所食,所以我們得熱愛這方土地。”
“後周之時,數國遍立,戰火不休,生民塗炭,因為太祖與太宗,所以中原才得以大一統,百姓遠離戰火,我們也得以享有這份榮華富貴,因此我們得熱愛這個國。”
“彼岸開拓了許多地方,那些化外之民,多是懶散兇悍之輩。但我們中原的漢人,辛勤而溫順,正是他們一點一滴的勞作,才造就了這個強大而富裕的國家,請愛護這方的民。”
說這幾句話時,王巨飽含著深情。
可能王巨手段強硬而鐵血,心機深沉,讓一些人不滿,但在這一刻,幾位不得不承認王巨也能算得上一個千古難得的忠臣。
趙頊眼角落淚了。
只可惜他這時候已經說不出話來。
王巨說完,再三伏拜,然後離開皇宮。
第二天他果真帶著一大家子就走了,這也宣佈著一個時代的落幕……(未完待續。)
喜歡暗黑大宋請大家收藏:()暗黑大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