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筆趣閣> 第二三四章 喜上加喜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三四章 喜上加喜 (2 / 3)

“陸詵公。”章楶道:“自從儂智高叛亂後,交趾越發驕狂。”

“那個交趾不是一個小國家嗎?”李妃兒在邊上好奇地問。還真將章楶問住了。現在的交趾不是越南,南邊還有一個敵對的占城國呢。只相當於越南的一半大。並且嚴格說,它才剛剛獨立不過一百幾十年,以前還一直屬於中國的領土。然而就是這個小國家,人家偏偏桀驁不馴,怎的?

“妃兒,不得亂說,國家重心在北方,因此南方羈縻而己,只要不生事,大家也就眼一隻眼閉一隻眼。所以當時儂智高叛亂,幾乎席捲了整個廣南,非是我朝力量不足,而是南方駐兵很少,似乎駐紮的禁兵還不足十營。然而交趾人卻產生了錯覺,一個被他們打得象狗一樣亂竄的儂智高,卻能將大宋打得狼狽不堪,從此開始藐視我們大宋。”

“子安,說得中的。因此陸詵來到桂州赴任,交趾派使者黎順宗來,出言不遜。陸詵當面折責,又前去邕州,集左右江四十五峒首,讓他們派麾下五萬丁壯集訓,又置土兵將吏,鑄印給之,交趾人害怕之下,這才派使入貢。所以朝廷將陸公派到延州接任。”

恭?他們才不會恭呢。況且陸詵真有那麼大能力嗎?

但就是王巨,他也不能將注意力放在南方,沒辦法,力量就那麼大,如何在南方興兵?

並且還早呢。

王巨就在想著這個陸詵,這個陸公以後與種諤的恩恩怨怨,他不會管的。然而這讓王巨有些頭痛了。

程勘與他也有著恩恩怨怨,不過後來雙方“把手言和”,即便王巨來到華池縣後,還略略有些合作。因此王巨修了華敷道,如果程勘繼續在延州,到了關健時候,請求十營八營官兵來支援恐怕不可能,但請求五六營官兵還是有把握的。打到最關健的時候,不要說五六營官兵了,那怕一營官兵來了,也是好的。

然而這個陸詵來了,自己能否求到延州的官兵支援?看來,那天得找蔡挺談談心,至少陸詵不會買自己面子了,就看他買不買蔡挺的面子。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

蔡挺再次來到華池縣,並且帶來了許多官員。

王巨做了一件大事,與軍事無關。

去年王巨勸大家種冬小麥,現在宋朝天氣仍未迎來北宋末年的小冰河天氣,雖然也有大寒的冬天,不過相對而言,總體是暖冬年代。所以冬小麥種植的範圍能北到幽州,遼南地區。

不過北方百姓莊稼的種植,仍多是一季為主,兩季為輔。為什麼呢?正是冬小麥的收割時間,一般多在五月初才能收割,例如熙寧元年開封冬小麥正式收穫時季就是五月七日,載於史冊。

因此想要兩季收成,那就會很麻煩了。必須在春天時撥開麥苗,用工具打下小坑,撒上豆粟的種子,上蓋草木灰與發酵的糞肥,不過這樣一來,豆粟的幼苗蕪在茁壯成長的冬小麥裡面。難以長好了。冬小麥收成有了,但豆粟的收成下降了。所以明為兩季,只能說是一季半,這也導致了北方總體畝產只有兩石,直到江東圩正式出現。高產的江東圩才將宋朝畝產拉到三石。

並且冬小麥種植管理又比豆粟更繁瑣,廢工不提,對水要求又更嚴格,西北本來又缺水,於是西北有許多百姓懶得種冬小麥,只種一季豆粟。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王巨教導了百姓一種新的方法,那就是移載。

冬小麥照種。可是粟不再象以前那樣,直接種在田間,而是單獨育苗。

先將農家肥與肥沃的淤泥攪伴在一起。王巨又免費向百姓提供一種工具,下面一個鐵筒,上面一個活塞,活塞提起來,按在混合泥上,再將活塞按下去。提起活寨,一個筒狀的營養缽便出來了。

再在營養缽上撒上高梁種籽。放在小田裡管理。

冬小麥收割好了,將營養缽移載於大田。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