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筆趣閣> 第二三七章 三百斤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三七章 三百斤 (3 / 3)

這個產量放在九百五十年後,可能會笑掉大牙的。但在宋朝那是一個驚人的產量。後來萬春圩開發出來,最高產兩季能達到七石,那是肥沃的圩田,加上高產水稻,才有的產量。然而也震動了朝廷,因此江東圩才開始正式走上議程。

可能秦朝為後人留下長城靈渠,隋朝留下了大運河,但兩個國家因兩大工程一起迅速滅亡了。

然而那一個朝代留下的東西最多?非是大運河,也非是長城,而是宋朝。江東圩,太湖圍,各種梯田,占城稻,一直到九百多年後,後人仍在受益。

眼下的高梁與那些工程無關。

現在江東圩暫時沒有出來,有,但不大,朝廷也沒有開始重視。就是出來了,與北方產量也無關。整個北方的產量也不過在兩石左右,這一下子提到了五石,使得大家一起恍若在夢中一般。

王巨笑著搖了搖頭,宋朝這個產量讓他真的無話可說了,看著大家在發呆,王巨說道:“也沒有那麼多,一曬過後,重量還會減少。再說它也是特例。大約這種移載技術能使高梁達到畝產兩石吧,若是缺水,少肥,或者土壤貧瘠所在,產量還會更少。”

“你啊,老夫怎麼說你,怎麼不知足。”蔡挺逗樂了,拍著王巨腦袋說。

是啊,不能用這塊地做證明,平均起來可能只有兩石,但它是高梁,不是高產的水稻,若不用這種方法種植,一畝地不過一石多點。之所以種的人多,主要是它耐旱,北方缺水啊,只好種它了,另外它需要的種籽很少,不象小麥水稻那樣,一畝得要幾十斤種籽,往往一畝只要一斤種籽,若是用這種方法,種籽可能只要幾兩就夠了。

所以大家一起驚呆了,包括那塊地的主人,可憐的老漢帶著一家人,聽著眼前這些官員胥吏的議論,也恍若夢中一般。那老漢喃喃道:“小的居然種出三百斤一畝的高梁?”

“是你種出的,不過你得要感謝你們的知縣。”蔡挺好笑地說。

“知縣是好人,就一年,大家日子就變好了。”那老漢激動地說。

“日子變好了,是你們勤勞,多勞多得,與我沒有多大關係,不過老翁翁,快將它們曬好,將一些癟粒揚去,相信訊息傳開,會有很多人願意用高價購買它們回去做種籽。”

“是,是。”

大家這才回過神,一個胥吏道:“蔡公,稟報官家吧。什麼叫大事,大政績,這才叫大事大政績。得養活多少人哪。”

“那是一定要稟報的。”蔡挺道,是好訊息,不過還有不好的訊息也即將到來了,但就是現在,蔡挺仍然沒有將西夏即將入侵的訊息公開。努了努嘴,王巨會意,隨蔡挺走到一邊。

“那邊可有訊息傳來?”

從現在起,兩邊都緊了,那邊是公開地緊,盤查森嚴,這邊是看似胡鬧地緊,王巨在胡折騰呢,實際在這個看似胡鬧的緊中,是真正的緊。華池縣的騎軍與踏白軍都活動了淮安鎮,因此西夏在慶州北線得不到了多少訊息,宋朝在山那邊也得不到多少訊息。所以野利族的訊息來源,幾乎成了慶州唯一可靠的訊息來源。

“山那邊只是點集,但還沒有集結,至於西夏大後方有沒有集結,那是無法得知了。不過西夏開始陸續押運糧草抵達橫山。”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看來離入侵的時間不會太遠。”

“但橫山那邊還沒有集結,估計我們還有二十幾天緩衝時間,大約他們會在九月下旬與十月上旬入侵。”

“你說得有道理,老夫馬上回去稟報朝廷。”

得繼續要錢哪,現在錢帛來了,肯定來不及化為武器鎧甲,化為體力,化為戰馬,然而戰爭到來時,將真金白銀往外一掏,難道不能激勵士氣嗎?(未完待續)

喜歡暗黑大宋請大家收藏:()暗黑大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