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筆趣閣> 第九十二章 第一躍(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十二章 第一躍(二) (3 / 3)

第三道題來了,三年不言,自是常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句話來歷是出自《尚書·說命》,商高宗父親死了,心中悲傷,三年不說話,於是大臣們來說,商高宗便請出傅說,商朝大治。然後《五經正義》中作注,“言王居父憂,信任冢宰,默而不言已三年矣。三年不言,自是常事,史錄此句於首者,謂既免喪事,可以言而猶不言,故述此以發端也。”

然而五經正義那麼厚,以延州學子的水平,有幾個人記得住,還以為是三年不鳴,一鳴驚人。

有學子便議論,說是題出錯了。

程勘在簾後冷哼道:“這是本官出的,難道能出錯嗎?”

九成的學子臉色古怪,還在逐磨呢,為何三年不鳴,一鳴驚人變成了三年不言,自是常事。

就有膽大的學子上前請教,也同樣也是規矩,如題中有疑難的,聽士人就簾外上請,主考官於簾後詳答。若是規模大的科舉,分成了若干主考場,那麼就由主文代主考官詳答。

程勘卻在簾後不悅地說:“連這個都不知道,還來科舉?要不要本官替你代考?”

請教的那個學子傻眼了,只好退下,再次苦思冥想。

王巨看著題目,他沒有想如何破題,而是在想程勘這個人。

這是王巨內心的一個重大秘密,考場講運氣,這個運氣不僅是考題正好是自己熟悉的,例如這個三年不言,還有那就是自己寫的東西合不合考官的胃口。

是否合考官的胃口,得看考官的性格。

若是換其人來王巨未必能摸透,不過程勘倒是知道一些,況且又打了數次交道。

這個人算是一個做實事的官員,也不喜多言,談不上激進也談不上保守,屬於中間派的那種,類似的人還有張方平這些官員,比如沒藏訛龐侵耕土門,剽掠百姓,程勘只是被動防禦,王文諒投奔程勘,程勘沒有學郭勸,立即主動收留。

但程勘也有官員的劣根性,那就是官本位思想濃厚,高高在上,不可冒犯。有點貪功,又少了一分果決。

可能還有其他性格,但自己知道的大約就是這些。

這也屬於偷機取巧,萬萬不能宣揚出去的,不過除了他,很少有人有那個金手指,就是出身名門家庭,也未必知道所有大佬的性格。

想好了程勘的性格,這才想題目。

學子喧譁了幾回,終於安靜,有許多人拿筆開始書寫。

程勘微微一笑,大約這次考卷會出現許多妖蛾子吧,然後看著王巨,坐在哪裡發呆呢,難道將這小子也難住了?

沒道理啊,至少這個馬政不會將這小子難住。

於是繼續注意,還在發呆,他終於忍不住,喊來一句胥吏,對他說:“問那個小子,為什麼還不寫。”

喜歡暗黑大宋請大家收藏:()暗黑大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